研究动态  
本地动态
外地信息
  站内搜索  
 
  本地动态
“张謇学”正向我们走来
时间: 2016-08-24     次数: 8838     作者: 石 言

“张謇学”正向我们走来

——张謇研究中心举行学术茶座探讨“张謇学”的构建

 

 学术茶座会场

823下午,张謇研究中心举行学术茶座,专题探讨“张謇学”的构建。中心老会长李明勋、新任会长张小平,副会长尤世玮、张廷栖、黄鹤群,秘书长戴致君,以及高广丰、王敦琴、庄安正等专家学者,共16人出席会议,尤世玮常务副会长主持了学术茶座。

 

 新老会长张小平(左)、李明勋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一开始,尤世玮常务副会长向大家介绍了5月份张小平会长一行五人就“张謇学”构建问题专程去武汉请教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张謇研究专家章开沅教授的情况。他说,在听了我们的汇报以后,章开沅教授十分有把握地说:“现在讲‘张謇学’应该是可以的了!”教授还对如何构建“张謇学”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最后,他送给南通张謇研究学者四个字:“庄敬自强。”

为准备这次学术茶座,张廷栖教授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编写了《关于张謇研究回顾资料》,给与会学者印发了研究“林(则徐)学”、“(孙)中山学”、“唐诗学”的有关资料,供大家参考。会上,教授作了主旨发言。他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构建“张謇学”,即:研究资料的基础工程、学术研究的理论工程、研究队伍的人才工程、学术研究的信息工程。他说:“历经近百年的积累,几代人的努力,为‘张謇学’在本世纪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夯实了基础,‘张謇学’已经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学科正向我们迎面走来!”

会上,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而务实的讨论。

海门市张謇研究会高广丰会长首先发言,他对“张謇学”的本质属性及其特点作了探讨。他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张謇学”的“学”,到底是“学科”还是“学问”?然后,他从社会公认的显学“红学”、“敦煌学”、“甲骨学”的研究生发开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他旁征博引、有理有据的发言,可见他为参加这次学术茶座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充分反映了南通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与会学者对“张謇学”的未来充满信心

接着,王敦琴、蒋国宏、庄安正、朱江、黄鹤群、马斌、赵鹏、赵明远、肖正德、都樾等学者先后发言,对“张謇学”的构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尤世玮常务副会长将大家的发言归纳为三个大的问题:一是“张謇学”是什么?二是现在提“张謇学”为什么?三是今后巩固与发展 “张謇学”,我们应该怎么做?

最后,张謇研究中心的老会长李明勋、新任会长张小平作了小结性发言。他们坦言,“张謇学”的形成,是几代张謇研究学者努力的结果;他们坚信,“张謇学”的形成,必将进一步推动张謇研究的深入开展。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