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孙”考
□ 徐俊杰
张謇先生传世手书对联数百副,真草隶篆诸体俱备,而以行书为多见,江苏省江海博物馆就收藏有张謇行书对联多副。在整理这些作品的时候,发现一个看点,那就是同一上款名“奠孙”者居然有三件之多。其内容分别为“立身当极顶,尚古得同心”;“素馨蕊倚银屏笑,红藕花深画舫添”;“百斛清泉定茶品,两溪飞雪点糟床”。加上西泠印社2015年秋拍成交的“养目帘稀卷,留香户每扃”,四副对联都以“奠孙尊兄” “张謇”分别为上下款,且都钤有“通州张謇之印(白)”。

从字迹看,这四件“奠孙”款对联并非一次书就。可以确认的是“素馨”“百斛”联是同时完成的,另两件应该是分别完成。那么,“奠孙”是谁?张謇何以多次为其书写对联?
当我们尝试检索的时候,发现艺术大师吴昌硕的“奠孙”上款作品比张謇的还要多:有“丁巳(1917)春”所作《柯如青铜根如石图》题“奠孙仁兄属”,有“丁巳(1917)岁杪”所作《岁朝图》题“奠孙先生属画”,有“癸亥(1923)四月维夏”所作《岁朝清供》题“奠孙先生大雅属画”,有“甲子(1924)长至后十日”所作对联题“奠孙先生正”,有“乙丑(1925)处暑节”所作“傲霜”“画梅”书画扇面题“奠孙先生两正”,还有一件未署时款的五言对联题“奠孙先生属”。此外像陈曾寿、何维朴、朱孝臧、康有为、商笙伯、冯超然、谭延闿等人都有“奠孙”上款作品,观其作者多为海派名家,可知“奠孙”应该活跃于上海。
“奠孙”究竟是谁?经过多方查找,终在1928年5月15日《申报》第3版查到一则讣告,其全文如下:
恕讣不周
前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会审官、显考奠孙府君痛于民国十七年夏历闰二月十九日午时疾终沪寓正寝,距生于清光绪三年正月初六日戌时,享年五十二岁。不孝等亲视含殓,遵礼成服,暂先奉移灵榇诣绍兴会馆停拂,择期扶柩回籍安葬。诚恐讣吿未周,哀此讣闻。谨译夏历四月初二日领帖,初三日上午发引。
孤子俞隼鹗泣血稽颡,齐衰期服孙怀德泣稽首。丧居上海爱文义路联珠里一五三九号。
这则讣告有几个重要信息,一则“奠孙”姓俞,二则曾为会审官,三则生卒年明确,四则育有独子,五则可能是绍兴人。
上述诸款中之“奠孙”是否就是这个俞奠孙?查“俞奠孙”,得1914年8月18日《申报》第3版载一《委任公廨襄谳员》的消息:“前第一初级厅监督推事俞奠孙君应望,业奉沪海道尹委任为公共公廨副会审官。俞君已于昨晨禀知接差视事”。据此可知,“奠孙”名俞应望。更查“俞应望”,在陈振濂主编之《日本藏吴昌硕金石书画精选》发现一方“俞应望”朱文印章,边款为“己未(1919)四月维夏,七十六叟老缶刻”,题为梅舒适藏。再查更有大发现,西泠印社2021年春拍更以¥368000成交了吴昌硕“丁巳(1917)长夏”所治“奠孙(朱)”“俞应望印(白)”两方青田石印章。至此谜底已然解开。

至于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则是一个特殊司法机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英美租界会审公廨更名为公共租界会审公廨。宣统三年九月(1911年11月)辛亥上海光复后,关絅之奉命接管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民国十六年(1927)会审制度废除。正会审官称谳员,副会审官称襄谳。但是,想要知道俞应望会审公廨襄谳以外的生平事迹,依然并不容易。查得几条相关信息:
其一,关于“奠孙”本人。《神州日报》1912年9月17日《初级审判厅人员之组织》载:“南市裁判所奉令改组第二初级裁判厅,附设于南区警局,连日组织,行将开办,并以上海地方检察厅第一看守所所长吴竹庵君运昌该厅,又以法政毕业学员俞奠孙君应望为该厅推事官。”此仅可知“奠孙”为法政学校毕业。

又黄汉如《黄氏医话》言及俞应望病状死因:“前公共祖界会审公廨会审官俞奠孙君,患气虚中满甚剧。余推治已告成功,能下床行动矣。一日,谓余曰:‘明日有要事须躬自处理,台从莅此请较往日迟一小时。’余力戒其勿劳动。迨明日往诊,而肝肾两脉俱变,骇甚,咎其不听吾言。俞君徒呼负负,然自此病势剧变,余见其无可救之道,乃敬谢不敏,太息而退。俞君遂终于不治,惜哉!凡病家一有转机,每每不遵医生之嘱,任意劳动,此危道也。”
其二,关于其母。《申报》1918年8月22日载“公共公廨副会审官俞奠孙之故母徐太夫人事姑极孝,闾里咸钦,今为浙江省长采风所及,援照褒扬条例第一条第一款,呈请褒扬,当经冯总统核准,书给‘孝阙流芳’四字匾额一方,于前日颁发到廨,已由俞君祗领呈谢。”
其三,关于其子。《民国日报》1923年7月19日《俞襄谳家庭之乐事》一文载:“公共公廨兼代正式会审官俞奠孙君之长公子剑秋,少年英俊,今日由浙省长张载阳聘为咨议官,昨已将委任状颁发来沪”。
其四,关于其事。《申报》1918年6月3日新闻《公廨襄谳员娶媳》载:“公共公廨副会审官兼浙江督军署咨议官俞奠孙君择于本月四号(即明日)在爱文义路寓所,为其长公子剑秋与沈仲萼君之女公子行结婚礼。浙江杨督军、齐省长暨上海卢护军使、淞沪警厅长并各当道绅商学界均送联词、喜幛,徐警厅长并饬本厅军乐队届时前往奏乐。招待来宾者为俞君之外甥陆仲良昆季,并请沈延益助理庶务;内部由俞君夫人朱氏与姊陆俞氏沈俞氏、嫂王氏照料一切。昨经俞君函请英美总巡麦高云届期遴派中西捕至寓照料,想届时中西士商之前往观礼者,必有一番热闹也。”
显然,俞奠孙是上海滩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不应该没有生平事迹相关文字。拉杂行文至此依然不知俞奠孙哪里人,仍然说不过去。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一份英文简历呈现在眼前,同时出现的还有俞奠孙的照片:
Mr. Yu Ying-vong was born Shan-hsing, Chekiang province, in 1877. He is a graduate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Law and Politics. After having served for a number of years as Chief of the Shanghai District Court, he was appointed first associate magistrate of the International Mixed Court of Shanghai in 1915. Besides holding his post in the Mixed Court, Mr. Yu is advisor to the Military and Civil Governor of Chekiang and Kiangsu, advisor to the Defence Commissioner of Shanghai. He was awarded by the Peking government the Second Class Chiaho in January 1920; the Third Class Paokuang Chiaho in May 1920; the Second Class Tashou Chiaho in February 1921; and the Second Class Tashou Paokuang: Chiaho in February 1922. He is wearer of a decoration from the King of Italy. He has also received the highest gold medal from the Ministry of Justice, Peking.

这份简历出现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1925年印行的《中国名人录》第三版第956页,翻译下来,大体是:
俞应望先生,1877年出生于浙江绍兴(按音当作善兴,疑为绍兴之误),毕业于国立政法大学。在担任上海地方法院院长多年后,他于 1915 年被任命为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副会审官。此外还担任军事顾问。浙江、江苏、上海布防特使顾问。 1920年1月,北京政府授予他二等嘉禾勋章, 1920年5月,授三等宝光嘉禾章,1921年2月,授二等大绶宝光章,1922年2月,授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他还获得意大利国王颁发的勋章以及北京司法部颁发的最高金质奖章。
由于此书发行在俞应望在世之时,对于其晚年的事迹未有收录。查《时报》1926年6月1日《两会审官奉委为咨议》,俞又担任孙传芳咨议员:“公共公廨正会审官关絅之、副会审官俞奠孙两君,任职多年,经验宏富,当此交涉收回沪廨之际,多资赞助,故于前日奉孙传芳委为本部咨议。”
据《新闻报》1928年4月11日《俞奠孙前日逝世》消息,可知其最后一年的状况:“前会审公廨首席副会审官俞应望,字奠孙,自去年公廨改组法院,即行辞职,卜居新闸爱文义路联珠里,深居简出。俞君虽年逾五旬,而体质素健,迩来忽撄疾,医药罔效,遂于前日午刻溘然长逝。”
综上所述,结合《政府公报》第九十三号民国五年四月三日国务卿徐世昌又尝批令“俞应望、聂宗羲均准以县知事分发任用”,以及批文中“俞应望系法政优等毕业,曾任上海初级审判厅监督推事、法界会审公廨正会审官”等内容,梳理“奠孙”即俞应望简介如下:
俞应望(1877—1928),字奠孙,浙江绍兴人。法政学堂(后发展为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国立北京法政大学)毕业。任上海初级审判厅推事官、法界会审公廨正会审官,1916年,以知事分发任用。旋任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副会审官(一度代理正会审官),直至公廨废止。1926年6月,公廨交涉收回之际,孙传芳委为咨议。1927年公廨改组法院,即行辞职。爱好书画,与沪上名家多有交往。
至于张謇与俞应望的交往,尚未见有记载。不过,以俞应望的特殊身份,张謇又在上海举办了不少事业,两人有一定关系是毋庸置疑的,四件对联作品是最好的实物证明。
(作者单位:南通市海门区张謇研究会)
(原载《张謇研究》202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