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论文
张謇致张一麐函新释
时间: 2022-06-08     次数: 2886     作者: 张裕伟

 

张謇致张一麐函新释

 

张裕伟

 

 

新版《张謇全集》第二册函电上第511-512页收录一封张謇“致张一麐函”,此函内容主要为张謇请托时任民国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张一麐,资助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的两个毕业生随同赴美留学。此函出处标作“据《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查考得知,此文见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编该书第三辑教育(共一册),19916月第一版第384页,标为“15.张謇要求派人留学纺织函”,比对两处文字,新版《张謇全集》据此收录时,做了如下工作:一是通过文意更正了一处错误:“支拄良难”的“拄”字原作“往”字;二是调整了几处标点;三是将此函主体内容分为四段(原未分段)。其余文字照录。而该书收录此函,也标了出处,出处则为“北洋政府教育部档案”。检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网站,此函档案已公开,观看手稿文字,似为张謇秘书束劭直(曰琯)所拟,张謇最后签名署款。本文据此对新版《张謇全集》此函文字作一校正,并将此函年份重新系于1916年,同时随文对函中相关内容略作浅显说明,以助于对此函的理解。

一、文字校正

全函文字如下:

仲仁先生总长大鉴:

南朔暌隔,驰念为劳。下走归后,整理地方公益、教育等事,亦殊栗六,未能笺候为歉。南通去岁大歉,益以风潮巨灾,冬春急振,支拄良难。

一昨见报载,北京清华学校招考专科学生赴美留学,其程度系以国内外法科、医科、矿科、农科或土木工程毕业者为合格。查该校为贵部及外交部所直辖,我国实业教育纺织科为现时之必要,尤为美校所擅长,此次资程未列纺织科者,殆以国内此项专科不多耶?

下走于南通经营纺织事业十有余年,苦纺织人才之乏也,乃建纺织专科学校,而延在欧美纺科织科毕业者用英文直接教授。去岁甲班业已毕业,拟令二生赴美留学,冀得道地之才,备为教育之母,无如校费限于预算,厂受时局影响,营业大损,无从措费。校主任来商,拟请商恳贵部转饬该校,将此纺织科列入资程之内,一同考派。

若以宣布已久,未便更易,即请加派二人赴美,专习一纺一织,在贵部为同一作育之盛心,谅无彼此轩轾之成见。谨为代恳,如何?乞赐复示,不胜翘企。敬颂

大安

张謇  

四月三日

函中文字可供商榷处如下:

1. “南朔暌隔”的“朔”字原作“翔”字,“暌”字原作“睽”字,不确。朔为“北方”的意思。据《说文解字》,朔字的本意为“月一日始苏也,从月屰声”,意为农历的每月初一整晚无月,故每月初一称为“朔日”。而古人认为“北方万物尽”,因此引申称北方为“朔方”。此处指张謇在南通,而张一麐在北京,两人南北相隔。

2. “冬春急振,支拄良难”,新版《全集》“拄”字,意校确当。“振”字通“赈”字。

3. “无如校费限于预算,厂受时局影响,营业大损,无从措费”的“厂”字,原作“又”字,不确。“厂”指的是大生纱厂,即为“营业大损”的主语。

4. “谨为代恳”,原“恳”字未释得。

5. “若以宣布已久,未便更易”,原“若”字后漏一“以”字,“以”为“因为”“觉得”的意思。并应断句。

二、内容说明 

张一麐

1. “仲仁先生总长”。“仲仁”为张一麐字,张一麐(18681943),初字峥角,后改字仲仁,号公绂、民佣、大圜居士、古红梅阁主、心太平室主人等,江苏元和(今苏州)人。12岁中秀才,光绪十一年(1885)顺天乡试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经济特科一等第二名进士。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后,被罗致入幕,以才思敏锐、为文工巧而深得袁氏倚任。辛亥革命后,力劝程德全反正,促成江苏独立。民国后,任袁世凯总统府机要秘书、政事堂机要局长,调任教育总长。后任冯国璋总统府秘书长,徐世昌总统府高等政治顾问等,1925年任东南大学校长,1938年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积极主张抗日。按,张謇与张一麐同籍江苏,同于光绪十一年(1885)顺天乡试中举,有同年之谊,民国后又同入苏社,因此两人交往不少,《张謇全集》中保存有较多两人联络的记录。

2. “下走归后”。指的是张謇辞去此前所任的民国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张謇辞去农商总长职务在1915年二月,辞去全国水利局总裁在本年十一月,此后专意于南通的慈善公益建设,主张“村落主义”。

3. “栗六”。据复旦大学张小艳教授研究,“栗六”原是吴方言词汇,为双声连绵词,文献中常变形写作“栗碌、历碌”或重叠为“栗栗碌碌、历历碌碌”等。它最初写作“历鹿”,或音转为“鹿盧”,本指带轮轴、可转动的车具,如纺车、汲水具。得名之由源于轮轴的“圆转”,核心义项为“转动不停”[1]。此处意为忙碌不停。按,张謇文中多用此词。如1873年十月二十八日日记“诣海,凌风栗六不觉倦”;1874年十月二十一日日记“连日栗六,书债更多”;18765月二十九日日记“历六不能用克实功夫于书籍,可愧也”;1874年十二月十七日日记“连日历鹿,诚苦其烦”;1876年六月十三日日记“各事栗六,心绪如麻”;民国十年“复劝募南通振捐启”中“日来筹急振,正栗碌鲜暇,势难遍答”等。

4. “下走于南通经营纺织事业十有余年,苦纺织人才之乏也,乃建纺织专科学校,而延在欧美纺科织科毕业者用英文直接教授。”据张廷栖教授考证,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初期,生产技术方面的大小事务均掌握在英国工程师汤姆斯等人手中,需要支付高额薪金。为培养自己的纺织人才,打破外人对纺织技术的垄断,张謇于19124月以大生纱厂工房为教室,借资生铁厂厂房为宿舍,办起纺织染传习所,是为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的前身。1913年于唐家闸大生纱厂南侧开工建设独立校舍,占地35亩,翌年五月建成。九月迁入,学校正式定名为“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关于师资力量,张謇认为如全聘外籍教师,不仅薪俸太高难以承受,语言交通等方面也有诸多不便,于是张謇首先千方百计选择出国留学人才,最先聘任的,为美国费城纺织专门学校毕业生黄秉琪和英国曼彻斯特纺织专门学校毕业生丁士源等人。[2]

三、系年商榷

此函新版《张謇全集》写作日期定为“民国四年(1915.4.3)”,与原出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同,庄安正教授《张謇年谱长编(民国篇)》亦同[3]。经考,这一系年不能成立。该函写作时间应为191643日,试将理由缕述如下:

1. 张一麐任教育总长时间为1915105日至1916423[4]。其前任教育总长为汤化龙,任职时间为191451日至1915105日。汤化龙是清末民初立宪派头面人物,其何以于191510月辞去教育总长?原因是此时袁世凯倒行逆施,加紧复辟,于本年年底正式称帝,汤坚决反对,辞职赴沪,筹划“护国运动”。因此教育总长位置出缺,袁世凯于是任命自己的亲信张一麐继任。此后继任者为张国淦,任期为1916423日至本年630日。如将本函定为19154月,则此时张一麐尚非教育总长。

2. 函中有“南通去岁大歉,益以风潮巨灾”,据1915年“南通县大生纺织公司第十七届说略”记载:“……通海一带农田,以夏间霪雨兼旬,加之阴历六月十七飓风为灾,棉收大歉,调查全境产数,不逮往岁十分之二三。”[5]正与“去岁”大歉云云相合。如系年在1915年,查阅“南通县大生纱厂第十六届说略”[6]1914年全年并无风潮致歉的记载。

3. 函中又有“一昨见报载,北京清华学校招考专科学生赴美留学,其程度系以国内外法科、医科、矿科、农科或土木工程毕业者为合格”,此次清华招考专科生赴美,是从1916年开始的。据《清华大学志》记载,19166月,“清华学校首次招取10名专科男生,九月赴美留学。从本年起,清华学校每年选派5-10名专科男生赴美留学。”[7]经查阅《申报》,1916222日(星期二)载有“北京清华学校招考专科学生赴美留学广告”,内容为“本校招考专门学校毕业生十名,资送美国大学院专门科肄业。程度须在国内外法科、医科、矿科、农科或土木工程科毕业,能直接进入美国大学院肄业者,皆可报考。年龄以二十八岁为限。考期由本年七月三日起,地址在北京西直门外清华学校及上海四川路青年会两处,有志投考者,可于三月三十一日以前,函寄邮票一角到本校招考处,索取详细章程,空函不复。北京清华学校启。”这就是所谓的“报载”,其中确乎没有提到张謇请求派往的纺织科。“一昨”意为“前些时候”,与本函写作时间相距月余,和此函后文所谓“若以宣布已久,未便更易”的“宣布已久”,正相吻合。

4. 本函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网站查询,时间标作191643日,此应为根据档案卷宗得出者。

四、余论

张謇函中请求资助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的两个毕业生随同赴美留学,张一麐到底如何回复,未见相关史料,现已难以考证,但推测应是未能成功。原因应为当时官费补助留洋,名额十分有限,僧多粥少,名额、人员一旦确定,一般很难更动、增添。如弘一法师(李叔同)出家前的高足刘质平1916年留学日本,第二年经费遇到困难,家中又难以负担,李叔同为他想尽办法,求助浙江一师校长经亨顿,为刘质平向省教育厅申请资助,结果得到的答复是“荐一科长与厅长尚易,请补一官费生特难”[8]

不过张謇的此信也不是没有作用。查考三年后的清华学校《专科学生赴美留学试验规则》(1919年),第一条即为“(一)本校本年招收法科、矿科、电机科、机械科、土木工程科、纺织科、农科、林科学生共取十名。”[9]纺织科赫然在列,这极有可能是张謇此函起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参见张小艳:“栗六”考源,《辞书研究》20201期,第14-29页。

[2]参见张廷栖主编:《张謇所创中国第一》,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1911月版,第135-146页。

[3]庄安正:《张謇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12月版,第160页。

[4]朱汉国、杨群主编《中华民国史》(第十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月版,第6页。

[5]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第五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2月版,第351-352页。

[6]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第五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2月版,第346页。

[7]方惠坚、张思敬主编:《清华大学志》下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月版,第647页。

[8]金梅:《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10月版,161页。

[9]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编:《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一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24页。

(作者单位:海门张謇研究会)

原载张謇研究2022年第1期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