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论文
求实开新行稳致远——我与《张謇研究》的情缘
时间: 2024-03-13     次数: 1005     作者: 夏冬波

 

求实开新行稳致远

 

——我与《张謇研究》的情缘

 

夏冬波

 

2006年11月25日至28日,我的论文《张謇与吴长庆》入选第四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接组委会邀请函后,于11月24日驱车赴江苏南通市参加研讨会。会议期间,有幸相识张謇嫡孙、时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张绪武先生和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有幸相识作大会主旨发言的华中师范大学章开沅教授;同时,也相识了一批专家学者,如谢俊美、季云飞、华强、王敦琴、庄安正、卫春回、薛玉芹等。会议期间,又特别有幸认识南通张謇研究中心干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廷栖教授和原海门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海门市张謇研究会首批会员、《张謇研究》执行主编施友明先生。又知道南通有南通大学张謇研究所、南通市张謇研究中心和海门市张謇研究会。

第四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规格很高,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及张謇后裔共1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期间,我与张绪武常委见面并简要汇报了张謇在庆军的军幕生涯以及张謇与吴长庆之间的深厚友谊。

张绪武常委说:“吴长庆将军对我的祖父很好,你把他们写出来很不容易啊。”我听后至今心里暖暖的,知道张謇家乡有一批很有德望的高人。在我接触的诸多南通、海门的专家学者中,皆学养深厚、温文尔雅,他们学习张謇、研究张謇,并且从张謇身上汲取营养,获取力量,自信满满。此次南通之行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印象。南通、海门,因有先贤张謇而自豪!

会后,海门市张謇研究会施友明先生情商很高,时时和我打电话、和我书信联系。抑或是我的文章引起他的关注?抑或是我们在南通张謇国际学术研究会期间同在第一分会场,同乘A线车参观南通博物苑、张謇纪念馆,夜游濠河美景,印象太深?抑或是我们都是政协系统的干部?我当时是庐江县政协常委、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我们之间自此有了文墨交游。他时时给我寄《张謇研究》,我才与《张謇研究》结缘,算来已有18个年头了。18年来,《张謇研究》每一期必寄赠与我,让我心里充满敬意、爱意和温暖。这次,欣逢张謇研究会成立20周年(也是《张謇研究》创刊20周年)征文,我又收到征文启事,怎能不说几句呢?

海门张謇研究会原是由海门市政协文史委主管的一个县级市民间社团学术组织。《张謇研究》是2003年6月,在纪念张謇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由海门张謇研究会主办而悄然面市的,这在当时是全国第一份专门研究张謇的内部资料。一个县级市,在人力、物力、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海门市张謇研究会一批有识之士,筚路蓝缕,着手做成了第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这是张謇研究会的重要成果。《张謇研究》为张謇研究会会员提供发表张謇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阵地,为张謇研究会会员了解张謇研究最新成果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为海门市张謇研究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她以弘扬张謇精神为主旨,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学术研究与人文普及相结合,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貌,精准的编辑,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我也深受润泽、获益多多。

一、我能读到张謇研究新成果

因为时时收到《张謇研究》,我能够比较及时了解国内外研究张謇的最新研究成果。张謇作为早期中国现代化的开拓者,他不仅是一位商人、一位职业军人、一位状元,也是一位学者、一位诗人、一位书法家,而且是一位职位很高的官员。因此,海内外研究张謇者大有人在,信息量很大,研究新成果也比较多,“张謇学”日见端倪。

20年来,我在《张謇研究》上看到比较有印象的文章有: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关于张謇与南通“中国第一城”的探索与随想》(节选);拜读华强教授《张謇的军事和国防思想》;沈渭滨教授《张謇:强国梦的不懈追求者》;张裕伟先生《刍议新材料的发掘与张謇研究的拓展》等。当然,我更多的是关注张謇与安徽的研究。如通过阅读《张謇研究》发表的张謇与桐城派的关系;张謇与合肥“庐阳三怪”之一王尚辰的关系;张謇与池州石台陈惟彦的关系等,进一步了解这些安徽近现代名流的生平史迹。我尤其是关注张謇与庆军统帅吴长庆及其家族的研究。如:从陈松林先生《“吴彭氏”与“彭吴氏”轶事钩沉》对清末四公子之一吴保初侍妾彭嫣有了进一步了解;从徐俊杰先生《<朝鲜善后六策>之对校本发现记》了解到张謇撰《朝鲜善后六策》的起源以及当年此文在朝鲜的流布情况,为我们研究张謇在朝鲜的政治、军事、外交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这是张謇随庆军入朝戡定“壬午兵变”、驻朝期间的重要思想,因涉及到朝鲜的自强安邦,由此而获得清流派人士潘祖荫、翁同龢等的赏识,值得深入研究。

二、我的文章时能在《张謇研究》发表

我最早接触张謇是二十多年前研究淮军将领吴长庆而不得不学习研究张謇。张謇入吴长庆军幕前后长达十年(1874—1884),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多方面的历练。在张謇早年的成长中,吴长庆的识才、爱才、用才、提携非常重要。由此,我先是阅读了刘厚生先生1985年由上海书店再版的《张謇传记》,然后读《张謇全集》,获取大量庆军资料。由此,我在《张謇研究》上陆续发表了三篇文章。

一是拙文《张謇与吴长庆交谊初探》发表于《张謇研究》2013年第1期。主要是写张謇与吴长庆“十年风谊,情义至周”,令人感动。

二是拙文《张謇<吴氏续修宗谱序>探微》发表于《张謇研究》2017年第4期。主要是写张謇为庐江鳌山《吴氏宗谱》续修写序,叙及张謇与吴氏两代人(吴长庆、吴保初和吴保德)的情谊,以及述及庐江吴氏的渊源,这是个张謇手迹刻本,且张謇叙及“謇少从武壮公问业,迢随南北,每治军之暇,辄召置帐右,为讲说经义及文字得失。……自沧桑变易,响寂音沉,回忆师门,杳如隔世。”非常重要,说明吴长庆不仅仅是张謇的上司,也是张謇的老师。

三是拙文《吴保初与张謇的文墨交游》发表于《张謇研究》2019年第2期。主要是探讨吴保初与张謇之间的诗歌酬唱和书信手札的书法艺术。

当然,张謇为淮军重要人物,淮军的故乡在合肥,张謇还有很多与合肥、与庐江的故事有待我们去挖掘发现,以后我会努力。

三、我与《张謇研究》联系受益多多

一本内部资料有没有生命力,主要看这个团队有没有凝聚力,有没有专业人才。《张謇研究》在注重应用、联系情感、提供服务方面可圈可点。如:1. 为我了解吴长庆、吴保初研究提供相关资料。如海门张謇研究会张裕伟会长为我提供吴长庆临终遗折,这是一份研究吴长庆的重要史料,过去我的著作《淮军名将吴长庆》提及这个,但我一直没有读到。2. 我在研究朝鲜吴武壮公祠内为纪念“壬午东征”庆军宾吏将士,树了一块《大清光绪八年壬午七月建威将军提督广东水师庐江吴公长庆随征宾吏将士题名》碑,碑文中我初期的解读为“支应所知县江苏通州张詧字叔度”。张裕伟会长认为“张詧,字叔俨”,碑文中“张詧字叔度”肯定不准确。结果我仔细辨识原碑文,确实是“叔俨”,可谓“一字之师”啊。3. 我在《张謇研究》还了解到研究王宾的相关资料。王宾(1837—1909),字雁臣,安徽霍邱人,任海门厅同知近十年,与张謇交谊深厚。拜读高广丰先生撰写的《王宾论略》,对其生平有了更多的了解。由于我较早知道王宾、王潜刚父子,这也促使我推进我的霍邱好友张孝玉先生加快译注王宾之子晚清著名书法理论家王潜刚著作《清人书评》,现在已经出版,取得很好的社会影响。

历史文化的研究,学术的研究,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人文情怀和人文关怀。由张謇而认识一批海门市的学术机构和文友,也是我的另外非常宝贵的收获。如张裕伟会长热心为我联络南通博物苑,为我解决了张謇收藏的吴长庆在留驻朝鲜期间监制“徽墨”的准确文字信息和图片。又如我研究淮军将官郭春华时要引用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我手头没有,请教张裕伟会长,很快从张会长那里得到准确资料注引信息。张裕伟会长还为我寄来海门专家学者研究张謇的最新研究成果《张謇诗歌选读》《师山雅韵》等。当然,我的一些研究成果也不时与《张謇研究》施友明先生、徐晓石先生、徐俊杰先生等分享。

四、我看到了海门张謇研究的美好未来

海门张謇研究会注重内涵建设。早在2004年就提出“用张謇精神研究张謇”,并且时任《张謇研究》主编袁蕴豪主编在张謇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上提出“五个结合”:一是研究与应用相结合,提出“两服务”宗旨,即为当今经济建设服务,为海门发展服务。二是研究与办刊相结合,搭建了研究活动的平台。三是就地研究与走出去研究相结合,广泛寻找史料,提供研究。四是市内与市外结合,吸纳扩充会员。五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充分发挥会员作用。这些观点,虽然时隔近20年,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张謇精神研究张謇”立意高远。把握正确思路,始终为我们了解张謇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应有的地位究竟如何?我们今天应该学习张謇哪些可贵的品格?崇高的精神?思路明确了,方法也就出来了。把张謇精神实质学习透,没有干不好的事情,这就是我们学习张謇,研究张謇的魅力所在。

学术上的追求,需要一批研究者的献身精神;学术上的建树,凭借一批研究者的耐得寂寞。海门张謇研究会成立至今20周年,20年来,没有中断,这在一个县级市学术界不多见,而且研究会被评为中国5A级社会组织,真是自豪得很,也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张謇研究》至今已经出刊72期,非常了不起。从《张謇研究》展现了海门张謇研究会和《张謇研究》编辑部的可观实力,以及在海内外的学术影响力。现在,海门张謇研究会拥有一批学风纯正,功底扎实,素养深厚的年轻有为人士,更有一批青年才俊崭露头角,实乃欣慰之至,这是《张謇研究》能否永续发展、更进一步的人才战略保障。如何使张謇研究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在此我也谈谈几点拙见:

一是要继续坚持以“张謇精神研究张謇”不能动摇;

二是要发掘新史料,拓宽新渠道,增加新会员;

三是要广泛交流,开展“重走张謇路”寻根之旅,把“张謇学”建起来,让张謇文化“活”起来。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倘或可采,善莫大焉。

学习张謇艰苦创业精神,再创海门新辉煌,把张謇家乡的事情办得更好,才无愧于这位为南通、为海门奋斗一生,为世人景仰的啬翁。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青山遮不住,自有同行人。

欢迎张謇研究会和《张謇研究》的朋友们来淮军故里合肥、庐江看看,这里也有不少张謇的遗墨诗文。

哪一天,我能成为张謇研究会会员,多好。

(作者单位:合肥市文旅局)

原载《张謇研究》2023年第3期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