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学术研讨
学术论文
学术专著
普及读物
  站内搜索  
 
  学术论文
试析张謇办团练之历程
时间: 2018-08-03     次数: 2568     作者: 周张菊

 《张謇研究年刊(2015)》·纪念甲午战争学术座谈会论文选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试析张謇办团练之历程

 

周张菊

(海门市张謇研究会,江苏 海门 226100

 

要:张謇怎么会办上团练的?又是如何办团练?为何没有办成?本文通过解读张謇留下来的文字记录,从张謇办团练的决心与行动两个方面来试析张謇办团练历程中如何以自己的治兵思想付之于办团练的实际行动上,从而初步看出张謇的治兵理念。

关键词:团练;治兵

 

光绪二十一年(1895)父丧丁忧的张謇奉命在家乡创办团练。提到团练,我们会想到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咸丰三年(185343岁的曾国藩接帮办湖南团练旨。第二年,他以团练为基础,加上兵勇、夫役工匠等编成陆军、水师,建成“有主义的军队”[1]28——人称湘勇或湘军。由此开始曾国藩逐步掌握了清朝的最高军事权力。那么张謇怎么会办上团练的?又是如何办团练?为何没有办成“通海勇”或“通海军”?

张謇办团练的决心

据张謇的柳西草堂日记记载,光绪二十一年(1895)正月三十日,与当年曾国藩同样43岁的张謇得通州汪州牧函牍,告以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奏派其为总办通海团练。

张謇是在中日之战的关键时刻因父丧紧急离京的,就像一名战士一样突然地无可奈何地下了战场。他曾为此而深深自责,“深宫忧奋,孑立于上,不能有毫芒之补”[2]4,“父委子于国,而不孝謇徒为口舌之争,不能死敌,不能锄奸,负父之命而窃君禄,罪尤无可逭也。”[3]253而现在,中日之战已以中国彻底失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而结束,张謇的愧疚之心尤难平复,所以对于总办通海团练的任命,尽管此时张謇完全可以以父亲去世才刚刚五个月的时间作为推托,但是张謇义无反顾地接受了,他致函张之洞:“今明公觥觥以义见督,謇不肖,不敢以礼自处也。……寇在门庭,古人乃有变礼。”[4]69

当然,面对如此重大的任务,一介书生的张謇也不能不有所顾虑:“团练之不易措手也,筹之审矣,言者动以湘乡见责,不知寇非粤逆,时非咸丰,地非长沙,人非曾侯,共事非塔、罗、杨、彭,谬相假借,不自知其傎也。”而且筹集经费又是十分困难,“通州目下已属枯窘”,“通海两处为一年之防,事事认真,约非七万余千不可,否则敷衍粉饰之,钱亦虚掷耳”[4]69,但张謇是决心学习曾国藩的,在光绪十七年(1891)九月十三日,他在舟中读王闿运的《湘军志》时就曾赞叹“果名作也”[5]332,可见他对于曾国藩的治兵是有一定认识的。现在国家需要,他要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大丈夫的磊落情怀,通过办团练,用自己的治兵思想建设一支崭新的地方武装,为保家卫国出力。他向张之洞坦诚表明:“謇于通海,并是乡国,则夫地势行便,人才贤否,举事之要,集事之宜,不得谓百无一知也。苟所知则馨以言,苟能行则必底于成。至于筹集经费,则解囊从有司之后;疆圉有警,则荷戈抗颜行之列。”[4]69

张謇办团练是在“经费、器械一切扫地赤立”[4]70的情形下展开的。即使这样,他决不苟且行事,对于“士狃于希冀无事之习,民安于不知兵革之常”[4]70,他严格选拔合格之人材,从“始虑其不能团,继虑其不能练。”“因改为募,部以兵法,竭蹶两月,才得五百人”,而“是五百人者加以淘汰训练,意若逾夏三百人可用。”[4]70

张謇对于治兵是早有所思的。他深知“人无强弱,自胜者雄;国无大小,忘战者败”[6]4。还在上一年,当标志着甲午战争开始的丰岛海战爆发,张謇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发展,并思考着应对之策——一个系统的标本兼治的治兵方案,写成了《治兵私议》(上、下)和《治兵余议》。

张謇对当时中国的兵力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认为“今天下大势,其不能一日已于为战之备也,至愚之人知之矣。”[6]4面对当时的京师禁兵不足恃,东三省赖以防御的练兵不足恃,滨海七省长长的海岸线海军不足恃的情况,他给出京营“以湘营之制”[6]4精练有效兵力,东三省各在原三千余人基础上增二千人,“专责吉林、黑龙江、盛京将军都统切实训练,分扎要地”[6]5。对山海关、前后藏均有明确的方案。尤其对海军建设,他深感刻不容缓:“中国之所以见侮于外夷,并海七省五六千里,一有蚍蜉蛾子之动,上下相顾愕眙无策,葸葸而却缩者,海军之弱也。”[6]5为此,他提出了极为详细的建设海军的方案与具体步骤。

然而书生议国事容易,现在着手真正实施起来,张謇被困于“惟是同辈之牵率猜防,乡里之依违向背,地方官之阴阳与距,种种繁难,种种可耻,支拄其间,又类鬼境。”[4]70在当时社会,个人处世,不作为则易,有作为则难。他真正体会到说空话易,做实事难。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倍感艰辛的张謇仍然义无反顾地将团练一事以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一步步向前推进。

张謇办团练的行动

办团练先得有钱。在《治兵私议下》中,张謇就提出“夫欲治兵,必先筹饷”[6]6。而对筹饷之困,他以深远的目光,经过缜密的思虑提出三个确切可行方案:一、“惟有尽裁厘捐分卡而归于一也”[6]6,厘捐分卡的去除是利国利民的双赢措施;二、劝商集捐购船,即资助海军建设,同时海军岁时保护商船,这又是一个互惠机制;三、对“东三省及山海关内外荒地甚多,利行屯垦。屯以兵,垦以民……”[6]7,这是实边地,强边防,防圉有资的长远之计。然而在仓促间接到办团练的任务,张謇“鉴乡先辈办团练筹款之弊,不任募捐,以书二十四椟付典肆,抵质银千元,分助通海团练,为乡人倡。”[5]1009,为了办成团练,一个刚中状元不久的读书人,不惜将自己所积蓄的二十四书柜书籍作抵押,以“质银”来助办团练,用自己满腔的爱国情怀为大家作出表率,开始了他创办团练的行动。

设计编制 张謇对于曾国藩的治军方法是很佩服的,在他制订的《海门团防营制》里,“略依湘军营制而省之,寓团于募。”[6]8对于营队的编制,对于每一伍、每团绅帮管教习所需器具数量,对于每营每月所需费用参考湘军营制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比如“练丁二百五十人,每名每日一百五十文。伍长二十五人,每名每日一百八十文。队长五人,每名每日二百四十文。帮管一人,每日三百文。团绅一人,不支薪水,每日伙食车马家丁工食,兼帮管油烛纸张烟茶费五百文。伙夫一人,每月三千四百文。杂夫一人,每月三千二百文。每月每营一千三百二十六千六百文。”[6]9这种编制的设计,使得所需军物军费一目了然,杜绝了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的腐败行为,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制订规章 张謇对于选规、营规、训规、练规更是作了更加严格的规定。除了日常行为准则,营规中特别强调一条“各丁均系乡里,今又同营,有同生共死之义,无论本伍、别伍,遇事总宜诚实相待,不得偷乖取巧,强懦相欺。其有因此而致詈骂忿争者,各予棍责;伍长不能教训,罚二日口粮”[6]10-11。明确了团练内部“同生共死”“诚实相待”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封建军队的腐朽风气,对于调动全体官兵,特别是广大士兵的积极性,从而加强战斗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训规中明确要求:“一曰不怕死。……死者,人之所必有也。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尔等平民,老死牖下,无人知觉,所谓轻于鸿毛也。若能执干戈以卫乡里,则是堂堂丈夫,可谓重于泰山矣。”“二曰不忘危。尔等寇未至当作有寇想,塞寇已至当作无寇观。寇未至作有寇想者,儆戒不虞,慎固防守是也;寇已至作无寇观者,盛气以吞之,毕力以歼之,虽千万人,我往而已。”“三曰不爱力。……尔等自一日两练,以及营中一切应做事宜,无一不当用力,无一不当尽力。队长尽力,一队之力皆奋;伍长尽力,一伍之力始集。一日尽力,一日之事举;日日尽力,日日之事成。尽力则团绅敬之,同队伍之人悦之,以战必克,以守必固。故不爱其力,在营则制胜之道也,归家则兴家之道也。”“四曰不异心。……一心者,进则同进,退则同退,生则同生,死则同死之谓,故千万人如一人。不一心,则胜不相让,败不相救,虽千万人不及一人。尔等须识同舟遇风之义,有赴汤蹈火之心,勿冀我之独生,勿忧我之独死。”“五曰不惑谣言。……天生一物,必有一物治之。”“六曰不违军令。”[6]11-13“我有自腐之机,敌乃有可乘之隙”[7]12。可见张謇在治兵过程中强调讲清道理、做好思想工作。这在当时确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治兵方略。

综合兵法 在练规中,张謇则更多地分析和目的分明地参考了戚继光的练兵之法。“约众贵信,信始于时。”“练目以旗帜,目不可眩也。……呼喊以齐声以奋进,呐以噤声以伏以劫。练胆以知敌人之犹是人;练心以图胜敌之必是我。”“进宜练也,退亦宜练。进不可慌,退尤不可慌。进退练腰足之横勍。坐宜练也,作亦宜练。坐不可慌,作尤不可慌。坐作练腰足之横勍。……”[6]13,还指出“人械宜当也:长者宜刀,短者宜矛,中者宜抬枪、洋枪。……人人娴熟则伍与伍可合、队与队可合。宜练阵,阵必简易为主,便于起伏分合”[6]13尤其强调此为“戚南塘所谓不用花法也”[6]13。同时张謇结合本地实际的地理环境“通海沟洫纵横,天然形势”[6]13来借鉴他国及前人经验:“英德之火枪法,有伏地而狙击者;中国之长枪法,有低身而猱进者。”“德国战法,人荷一锹,随地开沟,以深浅分跕跪卧避枪炮之毒,盖无逾于地沟。”[6]13主张“其在今日,尤宜加意。”“我求制敌,宜练起伏。伏凭沟沿,可立可蹲,三尺之岸,即可蔽身;起必辣跃,必有精神。”[6]13

精神武装 张謇为了将他的治兵思想深入人心,特地创作了《通海劝防歌》。他将满腔的爱国情怀融入歌词中,以简单明了顺口的文字揭露了日本无耻的侵略行径,批判了劣将的误国。他强烈的爱乡即爱国之情注入练丁的思想里,以此坚强其精神武装。

《通海劝防歌》唱道:“我乡义勇好男儿,各来听说中日事。不听人人都睡着,听来个个应发指。本朝藩属有朝鲜,三百年来是固然。日在海中国千里,藐小三岛而已矣。自从吞得琉球国,渐将中国看不起。去年朝鲜有乱党,本朝出兵为扫荡。日人背约开兵端,攻我劣将占平壤。平壤以后扰奉天,岫岩盖平各州县。又夺旅顺及山东,荣城宁海劫杀空。杀我男女十几万,淫虏抢烧事事惨……白死还作无用鬼,不如生做有用士……第一是要膂力好,第二不要弄乖巧。百人合力敌千人,一人偷乖十人恼……道路原是本地熟,层层深入他不敢。前人有言定不差:恶龙难斗地头蛇。人人想透胆便壮,切勿惊疑听谣谎。”[8]95-97

纵观张謇治兵的言行,充分表明他志在建成一支有理念有精神的正规军。

然而,闰五月十四日“亥正,接南皮撤防公牍”[5]390,二十九日“团练至此而毕”[5]391。虽然办团练一事因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清朝政府战略方针的改变而中途夭折,自始至终五个月的时间。

值得一说的是,正是在办团练的过程中,张謇于四月六日得莘公讯并在日记中详细记载《马关条约》十条主要内容。可想而知《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于张謇是何等触痛:“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5]389。此事无疑成为张謇为何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创办通海团练的一个注脚。

而就在接到张之洞撤防公牍后的第十三天即闰五月二十七日,张謇曾在为张之洞写的《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中痛切地指出“西洋各大国,从此尽窥中国虚实,更将肆意要挟:事事曲从,无以立国;稍一枝梧,立见决裂。是日本之和不可恃,各国之和亦不可恃矣。”“夙夜忧惧”[7]16总结八事:一是练陆军;二是亟治海军;三是各省分设枪炮厂;四是广开学堂;五是速讲商务;六是讲求工政;七是多派游历人员;八是预备巡幸之所。每一项均详细阐述,历陈要害。在这短暂的国家命运风云变幻的时间段中,可以看出张謇经历中日甲午战争的行事思想之层层递进。

当然,张謇办团练与曾国藩有着极其相似的开始,然而对于他在治军方面却仅仅只有一个开始。可是张謇的治兵思想不应被我们忽略,尤其是他做实事的锋芒即创造力已展露出来。他将创造性的思想、方略,创造性地付诸于规划和实施。这正是他在人生舞台上所展现出的迷人风采。封建文人有着“乱世退而隐,盛世出而仕”的传统,但是张謇却跳出了这个固有模式,坚持不做官但却不能不为国家效力的信念,以挽救危亡的中国。创办通海团练就是典型的一例。而此后不久,张謇更是以“舍身喂虎”的精神,躬身实践他的这一信念,投身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伟大事业。其间经历种种繁难,呕心沥血,不可言说,即使他最后是作为“失败的英雄”而定格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但他以不做官但却不能不为国家效力的做实事的精神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可以说张謇的人生由原来承载深深的父望而不得不求取于功名,至此开始了一个“华丽”的转身——由传统走向现代,走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

同时,回顾张謇在创办通海团练过程中所念及的戚南塘即戚继光,我想完全可以用戚继光的诗句来表达张謇甲午战争后的心境:“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参考文献:

1]蒋廷黻.中国近代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⑤[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3]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⑥[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4]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②[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5]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⑧[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6]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④[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7]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①[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8]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⑦[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I Love Peace More Than to be High Rank Official

——Analysis on Zhang Jian's Running the Local Militia of Tonghai Area

ZHOU ZhangJu

(Haimen Zhang Jian Research Society, Haimen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 226100)

 

Abstract: Why and how Zhang Jian came to take the charge of the local militia of Tonghai Area? Why he failed? By studying his written records, from two aspects, including determination and action, this article wants to discuss how Zhang Jian put his thoughts of military governance into practice in running the local militia of Tonghai Area.

Keywords: local militia, military governance.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