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学术研讨
学术论文
学术专著
普及读物
  站内搜索  
 
  学术论文
弘扬张謇创业精神加快推进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
时间: 2019-04-05     次数: 2631     作者: 胡际春

 《张謇研究年刊(2016)》·新论集萃 

 

弘扬张謇创业精神加快推进南通民营

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

 

胡际春

 

(南通市人民政府经贸信息委员会,江苏 南通 226018

 

 

要:我国杰出的实业家张謇兴办了大生纱厂等一大批企业,确立了南通在中国近代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张謇的创业精神突出表现为:挑战时俗,毅然下海,向“实业家”角色转换;创新思路,多元融资,建立中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立足优势,整合资源,形成以棉纺为核心、多角化经营的“大生模式”;思想开放,学习西方,进行产业发展及企业管理的试验性探索;统筹兼顾,融合发展,强化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传承和弘扬张謇的创业精神,加快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注重发展方式、治理结构、要素结构、产业模式、价值理念等方面的战略转型。并提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持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等5条对策建议。

关键词:张謇;创业精神;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一、南通民营经济发展概况简述

民营经济是南通的主流经济和特色经济。十九世纪末,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先驱、杰出的实业家张謇在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夹缝中,兴办了大生纱厂等一大批企业,率先在南通进行工业革命,构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雏形,使得南通成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源地,确立了南通在中国近代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从机器棉纺业的起步,到棉花种植业和家庭纺织业的快速崛起,再到机器制造、电气、冶炼、火柴、制皂、印刷等领域的全面延伸,南通也由一个封闭、落后的小县城一跃而起,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可以说民营经济铸就了近代南通的辉煌。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全市中小企业先后实施股份制改造,大部分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呈现出多种经济形式多元化发展的格局。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后,全市上下以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为目标锐意进取,民营经济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主要支撑。近十年,即从2004年到201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46%上升到63%,提高了18个百分点;上缴税金占全部税收的比重由40%提升到70%,提高了3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51%提高到73%,提高了2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3%;民营经济从业人数由80万人增加到285万人,10年间净增了205万人。民营企业的触角已从经济领域向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拓展,涌现了一批民营文化创意企业,瑞慈医院在全国民营医院中享有盛誉,紫琅学院升为本科院校,民营经济为南通社会和谐进步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突出问题:一是企业培大育强工作有待加强。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以传统行业简单加工或代加工、传统商贸流通和工程建筑装修居多,缺乏核心竞争力,加之受市场竞争形势影响,企业抗跌打能力不足,有的民营企业刚形成一定规模,就出现较大起伏。目前,全市亿元以上民营规模企业虽有近1400家,但分布极不平衡。全市17家百亿元以上民营企业有14家分布于建筑业,2家在服务业,制造业企业仅有1家。二是要素瓶颈制约亟待化解。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出现招工难,有的企业基本没有盈利空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然存在;用地指标紧缺,集体经营性用地使用权难以流转、抵押,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投资实体经济的意愿和积极性均有所弱化。三是转型发展任务艰巨。南通民营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家纺、机械加工、船舶配套等传统产业领域,相当多的产品附加值偏低,品牌、价格竞争力不强;受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环境偏紧等影响,近年来船舶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行业发展下行压力增大,尤其是化工、印染、钢丝绳等行业中有的企业虽有订单但环保难以过关,亟需加快改造升级。加上一些民营企业对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和变化了解不多,发展理念、工作思路、经营方式一时还没转过来,对原有传统模式及发展路径依赖性强,应对转型发展“阵痛”措施不力;面上的特色产业板块重大项目不多,领军型企业及人才偏少,产业趋同化明显,公共服务平台缺乏,载体功能不够完善,难以支撑和促进民营经济的转型发展。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要齐心协力,科学应对,积极解决。

二、张謇创业精神的内涵要点及其对当代民营经济发展的启示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并且是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在纵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时告诫我们“不能忘记”的轻纺工业巨擘。张謇的创业精神涉及面广,内涵丰富,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纵观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笔者以为其创业精神至少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挑战时俗,毅然下海,注重从“书生”、“文官”向“实业家”角色转换。张謇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经过26年的艰苦奋斗,好不容易才考取了状元,按理就应该去做官,但是他没有走这条路。目睹清朝腐败、国势衰微、列强入侵,他在摘取状元桂冠之后,怀着强国救民的远大抱负,决然弃官从商,力图走“实业救国”之路。他虽是一介书生,但在办厂经商方面却有着博大的胸襟和深远的战略眼光。他以南通大生纱厂的资本为基础,用其盈利的资金,像母鸡孵蛋那样,办起了大生二厂、大生三厂、广生油厂、上海大达外江轮船公司和天生港轮船公司及资生冶厂等等。由此,张謇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位典型“儒商”,已经完全从一个状元转变成实业家,为改变千年沿袭的重官轻商旧观念开风气之先。

(二)创新思路,多元融资,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公司。张謇创办实业之初,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但社会资金并非绝对匮乏,吸引资金成为股份制企业的首要难题。张謇以在籍绅士的身份创办纱厂,奔走于朝野上下,周旋于官商之间,多方筹资募款,采用“绅领商办”,以入股资本“官利”八厘的方法有效地吸纳了不少社会资金,较好地解决了官与商的关系、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关系,不仅于1899年建成大生纱厂,而且于1907年将之改制为“大生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公司,刷新和推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股份制。

(三)立足优势,整合资源,形成以棉纺为核心、多角化经营的“大生模式”。大生纱厂创办成功之后,张謇又从1901年起创办另一个重要企业——通海垦牧公司,把他的振兴实业事业从工业向农业扩展,并试图开辟以工扶农、工农结合的振兴实业新途径。接着,张謇以此二大企业为基础,立足于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在1911年之前,相继创办了18个企业,建成了一个以大生纱厂为中心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包括:同仁泰盐业公司、渔业公司、广生油厂、大兴面厂、阜生蚕桑公司、翰墨林印书局、资生铁厂、颐生罐头公司、颐生酿造公司、大达内河小轮公司、上海大达轮步公司、外江三轮公司、泽生水利公司、大隆皂厂、懋生房地产公司、染织考工所、大中通运公司、船闸公司。由此,形成了以棉纺织业为主体,包括工业(冶铁、供电等)、手工业(磨面、榨油、罐头)以及交通运输、金融贸易的大生资本集团。这就是以棉纺为核心、多角化经营的“大生模式”。

(四)思想开放,效仿西方,进行产业发展及企业管理的试验性探索。张謇基于对中国经济现状及趋势的分析研究,借鉴西方,提出了以“棉铁主义”为核心的一系列产业发展主张。他还注重学习借鉴西方现代管理模式和方法,致力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大生纱厂筹建时期,张謇等人便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厂规厂约。为办好工厂,张謇亲自过问厂里的生产管理及其他重要的事务,特别是狠抓了“任人”、“花红”和“堵漏”三关。大生纱厂通过股份有限公司的整改后,基本全盘接纳了西方的现代管理体制,董事会、总经理和监察人的职权较为明晰,股东按股权参与管理,实现了股权平等。大生集团的运营和组织也颇有特色,如企业的中层管理机构精干,责权分明,并实行弹性化管理等。

(五)统筹兼顾,融合发展,强化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张謇在经济建设活动中, 较好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历史性统一,突出地体现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转型特点。他着眼于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坚持以人为本,大兴教育,培育人才,注重对外开放和金融、交通、水利、文化等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他以其大实业家风范,改革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和法制体系,组建和参与多种社会团体活动,首创全国模范县,他的所作所为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传承和弘扬张謇的创业精神,加快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我们要汲取精华,与时俱进,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高点定位、协同动作、和谐推进和要素支撑。重点是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以3D打印、机器人制造、电子商务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充分发挥南通沿江沿海优势,大力发展环保型重化工业、大型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混合型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档次和要素资源配置水平,更高起点地建设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加快政府职能转换和制度创新,创造制造业与服务业良性互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战略重点及对策建议

由张謇开创的南通民营经济,历经百余年波浪式发展,如今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首次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调明确私产保护,“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为民营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针对南通民营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带来的严峻挑战,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南通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应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围绕市委、市政府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工作部署,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提升自主创新水平为支撑,以做大做强做精为方向,全面调整优化民营经济结构,着力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集聚资源能力强、综合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集群,加快向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强市目标迈进。力争到2016年,全市民营经济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超过65%、实现税收占比达到75%

围绕实现上述基本思路,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应注重以下5个方面的战略转型:

(一)发展方式转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各种经济形态的要求,作为民营经济更应注重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目前,相当大部分民营企业分布在技术门槛和管理门槛相对较低的领域,长期以来遵循比较优势理论,采用“高物质消耗、低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形成了大量附加值低、资源消耗量大的生产能力和产业体系。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进一步落实,资源税的逐步调整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迫使民营企业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同时,民营企业长期以来过度依赖资本投资而忽视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导致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持续健康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应启动创新驱动,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原则,加快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尽快走上“低物质消耗、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的集约型增长之路。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与经营模式创新,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自主品牌,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治理结构转型

家族式管理模式已逐渐制约民营企业的提升发展,亟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由家族关系契约向委托代理契约转型,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公司治理转型。一是加快建立开放式产权结构。通过参股、控股、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吸纳社会资本,向愿意投资的人士开放企业产权,组建股份制企业,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应顺势走上上市公司道路。二是企业管理去“家族化”。企业的重大决策由董事会决定,家长或者其他家族成员不能越过董事会和总经理而对企业经营活动横加干涉,企业聘来的总经理,向董事会负责,而不是对家长或者某一个家庭成员负责。三是着力解决“代际传承”问题。对于暂时还不适宜进行治理结构转型的民营企业,通过提高企业主自身素质,协调家族成员的内部关系,培育和谐向上的企业文化。就代际传承来说,提高企业接班人素质,通过实践真正融入到企业发展中,不断强化接班人的实战经验和在家族企业内的领导权威及亲和力。

(三)要素结构转型

要素结构转型的要义是加快从草根型企业家与农民工结合的结构向精英型企业家与高素质要素结合的结构转型,且精英型和草根型之间决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是促进资本替代劳动,以先进的机器设备,减少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品工艺技术水平和档次,带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以先进工艺替代传统工艺,关注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工艺技术的自主创新,继承民营经济优良传统工艺,注重引进国内外先进工艺,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工艺水平。三是以信息技术替代传统技术,推进信息技术在民营企业的广泛应用,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管理、生产环境和工艺流程。四是以占地少的工艺和装备替代占地多的工艺和装备,积极更换和使用占地较多的机械设备,建设多层厂房,提倡乔灌草与屋顶花园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提高容积率。

(四)产业模式转型

在资源日益制约的未来发展中,加快实施产业组织模式转型,有利于开辟“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谋求发展。一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新型业态。南通民营企业大都是由家庭手工作坊或乡镇集体企业发展起来的,多分布于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些产业中,高级生产要素配置比例偏低,产品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低,缺少享誉国际的自主品脾,企业被迫处于“产业微笑曲线”的低端。因此,新形势下应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中,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民营经济产业竞争力。二是强化民营经济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全面优化产业园区服务,提升产业平台综合能级,加快促进民营企业向产业集聚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和市级以上特色产业基地集聚发展。强化企业分工合作,提升产业关联度,增强知识和技术的外溢效应,促进目前以块状经济为典型的低端产业集群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变。三是促进民营经济空间分离发展。促进总部与加工基地分离,积极培育加快发展总部经济,与市内外的加工基地联动发展;促进研发基地与生产基地分离,依托优势载体提升设计研发实力,带动生产基地发展;促进外贸出口经营基地和生产基地的空间分离,在市外建立出口产品基地,而在市内发挥经营活力和物流优势,着力向全球销售。

(五)价值理念转型

目前民营经济传承于经济转型实施之际,正在经历和将要经历价值理念的重大转变。一是企业从生产产品到生产价值转变。注重融合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赋予产品本身之外的内涵;注重契合时尚风向,提高产品外观品位;注重实施策略营销,提高产品受众面;最终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牌,全方位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品由基本实用价值向理念价值转变,促进民营企业从工业利润向商业利润时代转变。二是企业家由“小业主意识”向“现代企业家意识”的转变,局限于个体心智的巨大差异,要求中小企业都做大做强是不现实的,但所有的中小企业主都应具有现代企业家意识,是完全应该做到的,也就是加快确立合作和合约精神,共享和共赢精神,以竞争促进合作,以合作优化竞争,形成没有输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三是更加注重提升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感。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软实力,在企业内部建设关爱员工、积极和谐的劳动关系,在广阔的社会责任背景下树立良性财富文化观,强化企业诚信生产和诚信经营,认识到企业、社会和消费者三赢是民营企业永续发展的前提。

实现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采取一系列举措。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持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一是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破除对民营经济的各种不公平,在思想上放心放胆,在工作上放手放开,在政策上放活放宽,切实做到“重外不轻内、重公不轻私,重大不轻小”,真正让各类市场主体更加公平地分享资源要素,增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底气。二是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指导和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尝试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引进职业经理人,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三是抓住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契机,加大激励和引导力度,鼓励“个体工商户转企业、小微企业进规模”,坚定不移推动民营经济规模化发展。

2.培育特色,优化结构,努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一是强化特色培育,把做强做大特色产业板块作为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加强特色产业基地、特色“区中园”和配套园、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夯实民营经济发展载体。二是坚持进退并举,突出调高调强调轻调优,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领域,大力发展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云计算等现代服务业。围绕新兴产业“3+4”重点领域和10条特色产业链,推动民营企业突破关键技术,为产业链发展进行配套。三是应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化工、印染、纺织、钢丝绳等传统产业规模板块,在退出落后产能、低端产能的同时,通过布局发展全产业链消化过剩产能,进一步提升这些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3.强化创新,培育龙头,着力增强民营经济竞争能力。一是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民营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促进技术链、产业链双向融合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二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商标战略、标准战略,继续加大对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激励,引导民营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着力开展注册商标、制订标准、申报名牌产品等工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制高点与主动权。三是持续组织实施民营规模企业梯度发展计划,加快培育形成有市场话语权的“五自”创新型企业集群和行业领军企业。同时,积极引导电子商务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开展网络集中采购和销售,发展跨境贸易,引进供应链管理模式,催生新业态,以此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4.内引外联,开放融合,大力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一是更大力度抓好民资招引。鼓励民营企业以增资扩股、产权转让、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大力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给企业注入先进的发展要素。同时,利用江海联动开发、沪通铁路开工等独特机遇,强化民资招商组织,开展好国内著名民营企业家“南通行”和南通籍在外知名企业家“家乡行”活动。二是发挥民企走出去主力军作用。鼓励民营企业抢抓“两带一路”、上海自贸区以及双边多边贸易协定等机遇,更高水平走出去,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推动走出去加快向工程总包、国际贸易、项目投资、综合开发等领域发展,鼓励收购境外著名企业、知名品牌、营销网络、研发中心,建设示范性境外经贸合作区,培育形成具有南通特色的本土跨国企业。三是促进民资外资国资融合发展。抓住国家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IPO开闸等利好机会,引导民营资本大胆进入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以及外来资本,鼓励实施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交叉持股,推动资金、管理、技术、市场和信息等全方位融合,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

5.以人为本,引培并举,注重强化民营企业智力支撑。一是有计划地组织科技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创二代企业家等专题培训,不断更新民营企业家的管理理念及知识,进一步增强其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激发企业家的活力和创造力。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引才用才的主体作用,借助“江海英才”计划和产业人才发展“312”行动计划等平台,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大力引进、培训和使用各类高端人才,重点支持留学归国人员、专利技术持有人带项目、带成果来我市创业发展。三是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共担的适用性人才培养机制,健全人才评价、培养和使用体系,全力打造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10个人才创业园区、20个引智基地、30个产业人才高地、40个人才团队。同时,完善中小企业人才代理功能,进一步健全外来务工人员落户、就业、就学、就医、维权、救济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6.转变职能,深化服务,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该“简”的都“简”,该“放”的都“放”,以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二是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着力帮助民营企业化解用地、用工、人才以及融资等发展要素瓶颈。三是遵循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加快建设完善服务体系。着力培育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通过诚信南通建设和规范中介服务行为,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各类服务。

 

Carry Forward Zhang Jian's Entrepreneurship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ivate Economy in Nantong

Hu Jichun

(Economic, Trade and Information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Nantong, Jiangsu Nantong 226018).

 

  AbstractAs an outstanding industrialist of our country, Zhang Jian set up a large number of companies such as the Dasheng Cotton Mill, established Nantong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in modern China. His outstanding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ncluded such as followingto challenge the custom of that time and to do business, transform to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to raise capital from different way with innovative ideas to set up the first private joint-stock enterprise group in China,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to form the Dasheng Model of diversification management, with cotton as the coreto explore the way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by learning to the west with open mind, to construct security system of strengthen the balanced and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Zhang Jian's entrepreneurial spirit, we should speed up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ivate economy in Nantong,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mode, governance structure, element structure, industry mode, value concept, etc. The article also put forward fiv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emancipating the mind, deepening reform and stimulating continuously the vitality of priv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Zhang Jian, entrepreneurship, private econom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