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论文
张謇与江苏教育会
时间: 2019-05-15     次数: 3459     作者: 黄彩萍

 

张謇与江苏教育会

 

黄彩萍

 

江苏教育会创办于清末,是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省级民间教育团体。它的前身是190512月在上海成立的江苏学务总会,然清末民初是教育、政治及社会变迁的大动荡期,所以,江苏教育会,先后使用过江苏学务总会(1905-1906)、江苏教育总会(1906-1911),1912年起更名为江苏教育会,直至19273月解体。

江苏教育会存续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22年,但它在当时是颇具社会影响力的的一个社团,由一个“教育性的江苏中心组织”,进而成为“政治性的江苏中心组织”“江苏惟一的江南北统一的机构”。在辛亥革命及后来的上海光复、江苏独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江苏有力的发动机构”,独领风骚,在中国近代史、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究其原因,正如黄炎培所说,实在于该会拥有“一群有力的人物,有力的领导”[1],如王清穆、恽祖祁、王同愈等,而领衔人就是张謇先生。

一、学会成立的发起人、领军人物

江苏教育会的成立,是清末教育变革的必然产物,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

“甲午丧师,外患日亟,国民惕厉,颇知富强之基,端在教育。”“庚子国变,几构灭亡之祸,于是向之阻扰者,始知改革为不可缓”。

1901年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特别是19059月清廷下诏取消科举制度后,清末的开明士绅就纷纷行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兴学热潮,新式学堂的创办卓有成效。如江苏省在1904年就已办有新式学堂99所;1907年增到1816所,在校学生达55836人;至1909年学堂数达到2462所、学生数为80947人。可以说,江苏教育会是“普及国民教育,振起自立精神”“养成国家思想,振起尚武精神”的产物;也是“对全省新教育,保障其生存,平停其纠结;利用上海地绾中外水陆交通,恣世界新思潮,以为全国介绍”新式教育管理、引导之需。

张謇办实业、办教育,成效卓著、名噪东南,是清末民初实业界、教育界的巨擘,在江苏教育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和灵魂人物。这从江苏学务总会成立起担当的职务可以看出。

1905107日,当时江苏热心教育的110余人在沪北愚园开会,商议成立江苏学会之事,张謇因事未出席,但会议依然推举张謇为总协理(会长)。至同年12月上海召开成立大会,学会改名为江苏学务总会,通过《江苏学会暂定章程》,张謇正式当选会长。此后,19051908年张謇担任会长,期间张謇因事务繁杂,数次坚辞不成;直到19091911年,由太仓的唐文治担任了三年会长,张謇任副会长;但到了1912年又由张謇任会长,直至1921年;19221927年的会长为袁希涛。

在江苏教育会存续的22年间,张謇共担任会长14年,副会长三年。期间,张謇还担任江苏咨议局议长和中央教育会会长。

二、学会运行的策划者、实施者

张謇曾说“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这种理念、眼界决定了他一身事业的格局与成就。

江苏教育会是一个以绅、商、学三界为主导的、与官方联系密切的民间教育团体。它的成立使热心教育的士绅和教育界人士联合起来,共同筹划教育的进步,是当时教育变革的强有力支持者。

更重要的是,江苏教育会作为民间组织,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作为与“政府”相对意义上的“社会”有了组织起来的声音,开始具有自主性,成为政权的对话人,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臣民。江苏教育会在社会、教育、政府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行,以张謇为首的学会领导,精心谋划,制定章程、搭建组织机构、吸纳会员、开展活动。

1. 制定章程

江苏教育会从成立之日起,就精心制定章程,并多次加以修订完善。1905年起草了《江苏学务总会暂定章程》;1906年,遵学部令改名江苏教育总会后,即修改颁布了《江苏教育总会简章》(丁未九月修订);1908年,对简章进行完善后公布了《江苏教育总会章程》(戊申十一月第二次修订);1912年修订颁布了《江苏省教育会章程》。

2. 搭建机构

江苏教育学会最高权力机关是全体会员参加的常年大会和临时会。在组织机构上,设会长一人,由全体会员公举;总理全会事务,如召开职员会,处理会中急要事务等。副会长二人,民国以后,副会长改设一人。在会长、副会长下,还设有评议员、干事员和会董,并分别组成评议员会、干事员会和会董会,形成了江苏教育会比较完整的核心架构。

评议员会是一个议事机构,兼具监督与立法职能,负责决议教育会以及全省、地方教育事务。干事员会是一个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评议员会和江苏教育会议决的事务,它与评议员会共同构成了江苏教育会行政的主体框架。干事员会由会长、副会长以及若干名干事员组成,干事员从全体会员中公举产生。干事员会下辖经济、调查、普通、专门和庶务等五部。各部门职责明确,各尽其职。会董会也是一个执行机构,根据评议员会议议决事项推行地方教育事务。会董会与干事员会区别之处在于,其组成人员除会长、副会长外,主要由地方各厅州县现任劝学所总董组成,总董兼任会董。

3. 吸纳会员

根据《章程》规定,江苏教育会由会长、副会长、职员及会员不同层次的人员组成。会员分为代表会员、志愿会员及名誉会员三种。代表会员由各厅州县从劝学所总董、教育会会长、学堂监督或堂长中选出,参加江苏教育会每年一次的常年大会。志愿会员是得到地方劝学所、教育会正式文件介绍或两名以上会员担保的劝学所、教育会职员及其符合条件的学堂毕业生、士绅或实业界人士。名誉会员则需五名以上会员出具意见书,并经评议员议决。凡会员需缴纳入会费十元、年费六元。逾期不缴会费或有劣迹者,则取消其会员资格。

张謇,作为从传统营垒中分裂出来的开明士绅代表,与志同道合的王同愈、蒋炳章、黄炎培等一起,凭借着他们传统功名和显赫的社会地位,为江苏教育会的正常运行,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可谓殚精竭虑、呕尽心血。

三、与学会共成长、同命运

江苏教育会产生、成长于国家动荡变革之期,它的使命也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在以张謇为代表的革新派士绅的不懈努力下,渐由一个单一性的教育团体转变为一个人员众多,组织健全,联系广泛,具有多重功能、生命力旺盛的社团组织,对江苏省的教育变革和社会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张謇作为领衔人,与学会同发展、共成长。

1. 致力发展新式教育

20世纪初,教育兴国已成共识,故江苏教育会成立伊始,就以“专事研究学务之得失,以图学界之进步,不涉学外事”[2]为宗旨。张謇身体力行,奉行“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在家乡南通创办了一系列新式学校,同时,不忘职责,主导江苏教育会承担起辅助教育行政机关,完成规划学务管理、调解学务纠纷、筹措教育经费的职责与功能。

江苏教育会积极参与扶助新式教育。表现在:一是推动小学学制改革,主张缩短初等教育年限,简化科目。正如张謇所言“初等小学的年限愈短,科目愈简,则教育之普及愈易。”经过不懈努力,清学部终于作出规定,将初小分为“简易科”和“完全科”两类。简易科修业年限为3年或4年,完全科为5年。二是举办学堂成绩展览会。以“表扬全省各学堂之成绩,以验教育之进步”为宗旨,1901年江苏教育会举办了一次全省学堂成绩展览会,展示成绩,为新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三是广开风气,致力女学发展。张謇是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早在1906年,就在家乡创办了第一所设完全科的女子师范——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在1914年又创办了第一所刺绣职业学校——南通县立女红传习所。江苏教育会在其引领下,非常重视女学发展,积极鼓励各地开办女学、劝导女子入学,还注意纠正女学兴办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

此外,江苏教育会还积极妥善化解地方教育机构或个人的矛盾纠纷,一般先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在理清事实的基础上,或说服争论双方,或向行政当局提出解决方案,取得了显著效果。如当时两江总督下辖的苏、皖、赣三省的“学额之争”;两江师范学堂办学人员庸碌贪鄙,办学经费严重浪费案;南菁书院改办为南菁文科高等学堂案等等。

2. 积极培养新式人才

一是举办法政讲习所。以“传习法政,养成地方自治之人才,为实行地方自治之预备”[3]为宗旨,普及法政知识,为地方自治造就所需的基本人才。法政讲习所共举办了三期,培训了计231名学员,这些学员修业期满后,大多回乡尽其所长,“虽无显著成绩,而政治知识已略能灌输于乡土”[4]为普及法政知识、开展地方自治、预备实行宪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创办单级教授练习所。“单级教授法”是清末由日本引入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把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若干年级的学生组织在同一教室,由同一教员加以教授。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班级编制方式。江苏教育会的单级教授练习所共举办了两届,如期毕业的学员共有96人,修业的为12人。在其影响下,一时间,全国讲习单级教授法之风盛行。可以说,单级教授练习所培养了一大批小学或初级师范教员,对清末教育普及和立宪自治的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3. 鼎力参加政治活动

张謇是一位儒商,更是一位有着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者。他始终秉承着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的理念,强毅力行,探索着富民强国之道。他积极组织策划江苏教育会的活动,亦是以救国兴国为宗旨。1905年呈请设立江苏学务总会时,张謇就指出,“学会为地方自治之基础”[5]。至1908年,江苏教育会更明确提出要“注意教育普及,以预诸立宪国民之资格;注意政治上之教育,以养成议院及本省谘议局、各地方议事会董事会之人才”[6]。以张謇为代表的苏省绅商,为国争权、为民争利,组织江苏教育会参与领导了几次大规模政治运动。如,苏杭甬铁路风潮。在推动立宪自治的过程中,江苏教育会筹划成立了江苏谘议局。1909613日,江苏谘议局研究会正式召开成立大会,推举张謇为会长,1014日江苏谘议局如期成立。江苏教育会有46名会员当选为谘议局议员,占全部125名议员总数的37.6%。可以说“谘议局成立,会中人又多了一个活动的舞台。”[7]其活动能量和影响力巨大,在国会请愿、陈请早日立宪及所谓的宁属预算案风波中大显风采。

张謇无论在实业界、教育界,抑或在政界,人脉丰沛,声誉卓著。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有识人士,如孟昭常、杨廷栋、雷奋、黄炎培等,如虎添翼,张謇成为当时众望所归的立宪派领袖,与清廷斗争,时而激烈、时而温和。在辛亥革命时期,江苏教育会的成员对地方乃至全国政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会董李平书协助陈其美光复上海,上海光复后,黄炎培、沈恩孚等人前往苏州,成功劝告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独立。黄炎培更是在川沙厅的独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辛亥革命胜利后,江苏教育会的主要成员中有不少进入江苏都督府任要职,张謇更是担任了北京临时政府的实业总长。

总之,张謇与江苏教育会休戚相关,江苏教育会的成立、发展,无不倾注着张謇的心血。张謇秉承“教育救国”宗旨,引领着江苏教育会从单纯的致力教育,到对政治的钟情与专注。江苏教育会组织功能的歧变,从一个侧面透视出张謇从一个儒生成长为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的人生轨迹。

(作者系海门市张謇研究会会员、

海门市历史学会会员,

工作单位:海门中专)

 

参考文献:

[1]黄炎培:《八十年来》第75页,文汇出版社,2000年。

[2]《江苏学务总会暂定章程》,(文牍)初编上,第3页。

[3]《江苏教育总会附设法政讲习所简章(丁未年)》,《江苏教育总会章程题名表》。

[4]《咨呈江督端本会附设法政讲习所第三届毕业文(苏抚宁苏提学使同)》《文牍》四编甲,第14页。

[5]《上学部设立江苏学务总会呈(江督苏抚同)》,《文牍》初编上,第3页。

[6]《江苏教育总会章程(戊申十一月第二次改订)》,《文牍》四编丁,第1页。

[7]俞之夷:《1927年前几个教育团体——回忆简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年第2期。

(原载《张謇研究》2019年第1期)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