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论文
张謇与江谦的师生情缘
时间: 2018-08-27     次数: 3945     作者: 黄为人

 

张謇与江谦的师生情缘

 

黄为人

 

张謇之子张孝若在他的《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这样评价江谦:“我父办师范教育主持策划最得力,学行意识都很优美,而为我父最得意的门人是江君谦。清末民初我父政治上的策划,他赞襄的地方最多。”那么,江谦作为一个外乡人,他是通过何种途径结识并追随张謇的呢?

江谦,字易园,号阳复,徽州婺源人。幼年的他颖悟好学,5岁读《三字经》,7岁起读《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大学》《中庸》等,9岁读《孟子》,11岁读《易经》,17岁参加六场文试冠群英,名重一时。1894年参加江宁(南京)的两省乡试,经过三场九日在矮檐考场的奋力拼搏,江谦开始崭露头角,他的文章得到了房官刘崇照、主考黄绍第的高度赞赏,拟立元卷,已付刻印,由于三场考试江谦在草稿多写数字,不得弥封,故不得送入,考试作废,这对19岁的江谦打击很大,他拖着疲倦的身躯从江宁(南京)来到位于崇明庙镇上伯父开的祖业——元和店散心、修养,该店是江谦的曾祖父江国锟所创,经营杂货及烹饪,百余年来,江家人赖此衣食。一天,庙镇的友人请江谦作崇明瀛洲书院的试卷,而当时瀛洲书院的山长正是大魁天下的新科状元张謇,张謇看着江谦写的文字老练、富有哲理的文章不禁拍案叫绝,为此得到了第一名,并且认为这作卷人年龄应有四十岁。过了些时候,江谦再次参加书院考试,并再冠其曹,这次他用了他人姓名,这引起了张謇的高度重视,并认为这文章非崇明县人所为,故托人来问询,江谦则早已对状元的张謇心生仰慕,并于1894年冬渡江来到海门拜会张謇,张謇称赞他:“进止温而恭。察其业,颇窥三代两汉之书。与人语,辞顺而气下,益爱重之。”他的温文尔雅给张謇留下良好的印象。

1896年,张謇受两江总督刘坤一之聘任江宁文正书院山长,命江谦随学江宁,同时江谦同乡族侄江知源亦经江谦介绍入文正书院就读并肄业。张謇在书院教江谦读《朱子全书》和《春秋》三传、研究国际公法等。是年,江谦祖母詹太夫人七十大寿,江谦恭请恩师张謇撰写了《旌表节孝江母詹太孺人七十寿叙》(《张謇全集》称“江生祖母七十寿叙”)一文以此祝寿,文中对江谦祖母詹孺人为家族作出的种种善行予以肯定,对后生江谦进行了鞭策和鼓励。三年寒暑金陵城,师生结下了深厚情谊。

1899年春,经张謇推荐,江谦入南洋公学师范班学习。由于体弱多病,江谦1900年秋因病辍学,回婺源养病。而在南洋公学学习期间江谦在英文学习上文法初通,考试皆第一,受到美国老师福开森博士的高度赞扬。

1902年冬,江谦来南通唐闸拜访张謇,是时张謇正在策划创办通州师范,起草学校章程,于是指派江谦来终其事。江谦起初的工作是协助张詧管理大生纱厂,就是在半夜里巡视工厂车间,看到睡眠者,即就问安,至天明后复就寝。

1904年正月应张謇之聘,江谦正式以教师的身份入通州师范教授国文,而江谦从南洋公学辍学后视学校如畏途,但为完成老师的兴学育才之宏愿,决定助师一臂之力。当时各地学潮纷起,张謇主张严格实行学校章程,1906年张謇指派江谦继王晋藩、马锡吾后任师范校监理,这监理就是负责师范校实务,在校长外出之际行使校长职责,责任重大。江谦接连三天彻夜难眠,忽悟得心中“宽严”二字,缺一不可,两月之间应合节拍解决困难,而校风肃然。1914年任该校校长。江谦在南通师范前后10余年,以王阳明《致良知学》《传习录》授诸生,主张“能耕能读”的两汉学风,注重孝弟力田专经,并请恩师张謇开辟校西农村,为师范诸生习农之所,以矫正士大夫袖手空谈之旧习。同时遍收《史记》《两汉书》《三国志》,采录列传和诏书成《两汉学风》,江苏教育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尝两次印行之。江谦在长期的国文教育中,特别是在汉字注音方面,利用自己的英文特长,悟得反切原理;又因教儿子自读,悟得一阴一阳之天然声母,可以解释一切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和地方方言,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前人未发现原理,成《说音》一书,因此受邀在天津、南京、上海、南通等各处进行讲演。

恩师张謇以大生纱厂所得息酬供给校用,以实业、教育、慈善相互灌输为宗旨,以坚苦自立,忠实不欺为校训,故南通师范声誉远闻,山西、甘肃皆由省费选派诸生来学,江谦亦动员自己家乡的学生来通师学习。由于一些学生家境贫寒,生活拮据,江谦总是拿出自己的薪水来资助他们,造成家用不给,而江谦夫人汪含章则利用织巾收入,补贴家用。是时苏皖两省教育当局争相延聘,清政府国语统一局欲聘江谦主其事,江谦以与张謇师生之谊,婉谢各方延请。1911年江谦还将张謇当年创办通师时写给王晋藩、马锡吾、江谦等人的手札编印成《张殿撰教育手牒》刊行于世同年被任命为江苏省教育司司长;1915年,在张謇的极力举荐下,江谦成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任校长。江谦是张謇的得意弟子,此前负责着通州师范学校的校务,积有一定的办学经验。张謇的举荐,显然是希望自己的教育思想能藉此得以更为广泛的推行。江谦担任校长期间,不负众望,躬身下问,他倡导训育、智育、体育“三育并举”,与张謇的“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的教育方针不谋而合。江谦以为训育的目的是要养成国民的模范人格,与张謇教育应“为诸生养成人格,他日为良教师,成我一国国民之资格”的理想追求同样是一脉相承的。江谦以“诚”为校训,勉励师生为师、为学、为人都要以“诚”为训,培养学生以“知、仁、勇”为目标,携手奋进,形成“尊师爱生”风气。

1915年,张謇的濠南别业落成,此前南通的地方自治虽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成效,而自己却除了海门的住所外,在南通并没有自己的住宅,不是住在博物苑就是住在大生纱厂,江谦撰写贺联庆贺:

有庇人广厦万间,最后乃营五亩。

非举国蒸民饱食,先生何暇安居?

这贺联充分体现了张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济世情怀,这是对张謇的真实写照。

1923年江谦、江知源等人在婺源江湾重建萧江宗祠永思堂,张謇为之撰写了《重建宗祠记》,1924年又为萧江宗祠题写堂联:“江氏自节度易姓以来,迭分于歙、于婺、于衢,代挺闻人,木本水源,粲乎溯兰陵八萧至昭明太子;云溪因有清重儒而著,其间若胡、若程、若戴,并称世哲,泰山北斗,翕然推弄丸一老继晦庵先生。”当他听说江谦在家乡出资筹建江湾中心小学时,更是心中大慰。尽管大生企业危机重重,亦设法寄赀为助,并赋诗以贺:“闻说山中业,艰辛吾道南。地良滕不小,天远衍能谈。诟耻书生洒,仁方佛典参。尽多商榷事,待子意潭潭。”

1926824日张謇与世长辞,突如期来的电报使江谦悲痛万分,他立即函请佛界师父印光法师,请他就普陀道场举办佛七,超度亡灵,因印光法师在沪上,遂转托关炯之(赵朴初舅舅)、黄涵之二公,就沪净业社举办,印光法师亲临开示,沪上参加者有数百人。作为父母师长,江谦为此念佛三年,回向求生极乐。由于自己身体原因不能亲往吊念,即派遣侄子江有传赴南通代表致祭(后江有传被张詧荐入南通大生纱厂学习会计,并落户南通);特致挽联曰:“泰山析柱,薄海沾襟,何况师生三十年来恩重;观音大缘,弥陀宏愿,今当回向十亿土神通。”另作《追怀张南通诗》长诗一首:

淮南江左张夫子,乘愿重来光国史。

方颜虎步眉如山,奕奕双瞳照文理。

我昔客游海东涘,友人执卷请文字。

先生赏拔出时流,谓非空腹能为此。

时雨悬空小草心,激昂感叹称知己。

是岁甲午方严冬,渡江修礼瞻容止。

一登泰岱群山低,愿侍门庭称下士。

三年寒暑金陵城,纵横讲论知经史。

戊戌政变欧风东,令习算数旁行文。

荐参南洋师范席,师意已在开南通。

经营机纱获利养,乃创南郭新黉宫。

不忘邹鲁被儒服,更策骅骝骋新路。

使行有勇知有方,课海呈珠山出玉。

因广农商辟织源,还商东海来归田。

垦荒何止数万顷,广厦亦置数千间。

杜陵昔愿付风雨,今见寒士多欢颜。

赴功趋事不辞忙,明日应办宵书方,

十事办九不及一,更移明日书前方。

岁终预算来年利,每岁创新二大事。

如是积月积岁年,积篑成山功岌岌。

纱机盐垦冶电船,衣食住行无缺焉。

育婴养老残废院,盲哑有学无颠连。

大生生生岁不已,父子儿孙曾复玄。

纱机初产最艰难,五载疲劳通沪间。

十年盐垦尤辛苦,草笠芒鞋开斥卤。

纱垦获利信用张,车连踵接农工商。

先生起家寒士耳,大愿终能成大事。

且养且教相灌输,欲令妇孺咸诗书。

一民一物要得所,生之者众施无余。

晚张佛事刮盲膜,金石造像江之隅。

先生意岂局一县,广与天下为型模。

惜哉不闻灵峰论,一宗儒佛开天衢。

坚苦成功二十年,磨砻雕斲多才贤。

阿兄退公左右手,群贤亦各劳奔走。

不才何德秉教鞭,往事至今多忏悔。

木坏山颓失哲人,娑婆命浊最怆神。

调御无师象马逸,优昙一现难长亲。

先生往矣功不死,光流江北豳风纸。

农商百万长儿孙,胥赖先生衣且食。

心香旦旦一炉熏,祝生莲池极乐里。

作佛他时转法轮,十方永劫相追从。

与其说这诗是江谦是对恩师张謇的深情怀念,不如说这是对张謇一生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

1935324日,江谦来到南通南郊的啬公墓,祭拜恩师,但见祠中影像,栩栩如生,瞻仰礼拜,随念佛号不觉沧然而涕下:

旧缘重合又南通,新墓祠中拜啬公。

无限情怀当面隔,佛声泪雨一时从。

是日,乘车前往位于三余镇广运乡的“海滨耕读处”定居。这里是二十年前,江谦响应恩师的号召投资大有晋盐垦公司分得的荡田开垦而成,“海滨耕读处”及江谦所购土地由江谦的舅子汪志远和儿媳的哥哥游有方管理,但见天空地阔,四围苍翠,二十年前种下的树苗,已高有丈余。江谦来到三余后,南通人民把他奉若活佛,皆请讲法,江谦除南通外把讲演的重点放在了恩师出生故里海门,计有:海门宏法记略、常乐镇讲演、海门启秀校讲演、海门长兴镇无量寺讲演等,并收录入韩国钧题写书名、撰写书序的《江易园讲演录》刊行于世。

1936年正值张謇逝世十周年,为缅怀恩师的丰功伟绩,由张謇的学生江谦、黄祖谦等人发起兴建常乐镇张公祠,地址选在常乐镇关帝庙的隔壁,江谦为此赋了一首《题张啬庵先师常乐故里公祠》诗:

天民先觉莫公先,担的乾坤事满肩。

殁与关公同护法,千秋儒佛结因缘。

1941年孟秋,江谦为实现他毕生夙愿,在沪出版《阳复斋丛刊》,全家迁往上海朋友家中,不幸于1942年四月初十(1942524日),逝世,享年67岁,于癸未二月十六日(1943321日),奉安于三余耕读处之东北隅,甲山庚向,正向西方。

19864月,江谦诞辰110年之际,时任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的游有维来到通州,有意修复土改时期损毁的江谦墓,并托请了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为江谦墓题写了墓碑。

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块1936年冬弟子江谦题写给恩师张謇的饱经沧桑“天民先觉”残碑静静地安卧在常乐镇“张謇纪念馆”里,仿佛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段传为佳话的师生情缘。

(作者单位:原南通市邮政局)

(原载《张謇研究》2018年第2期)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