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本地动态
外地信息
  站内搜索  
 
  本地动态
“深化张謇研究专题学术沙龙” 发言要点摘登(之一)
时间: 2025-04-30     次数: 633     作者: 张厚军、朱江、蒋国宏、王飞、张启祥

 

深化张謇研究专题学术沙龙

发言要点摘登(之一)

 

2025424

 

一、张厚军(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研究员

探讨张謇研究在新时代的发展进路

探讨张謇研究在新时代的发展进路,既是对先贤精神的传承,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在新时代背景下,张謇研究需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建设张謇研究根据地与理论高地,是传承张謇精神、深化相关学术研究的关键之举。

其一,人才是创新的保障,应构建多元化科研队伍体系,打破学科壁垒,吸引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专业领域的人才投身张謇研究,激发老一辈专家学者的指导作用,对青年才俊进行针对性培养。进一步可通过整合研究力量,设立专项人才计划、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打造高水平、复合型的研究梯队,为张謇研究提供智力支撑。

其二,打造权威学术交流平台至关重要。主要是办好各种学术性刊物,如《张謇研究年刊》《张謇研究》,以学术集刊《张謇与近代中国》为例,面向全球学者征集稿件,及时刊发前沿研究成果,提升张謇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专业刊物的学术质量。

其三,打造高层次研究平台。定期举办高层次学术论坛,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青年才俊汇聚一堂,围绕张謇的实业、教育、社会建设等思想与实践,开展深入研讨与学术争鸣,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其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将张謇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方案,广泛、深入宣传、弘扬张謇精神,让张謇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通过汇聚海内外张謇研究力量,多方协同发力,更好地将南通建设成为张謇研究的坚实根据地与理论高地,推动张謇研究不断迈向新高度!

 

二、朱江(南通市档案馆研究馆员):

 

1.深化张謇研究,张謇研究中心应该起引领作用。

1从历史贡献看。

张謇研究中心是最早成立的张謇研究学术团体,张謇研究从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有组织推动的研究,参与多次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

张謇研究中心主编的2012年版《张謇全集》,是引用量前十的历史学作品。

培养人才、联系社会各界共同推进张謇研究方面。

2从现实来看。

尽管张謇研究机构很多,但张謇研究中心的地位和作用依然不可动摇,因为中心性质在于是一个开放性的学术团体。

甚至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需要发挥其独特作用。别的张謇相关机构或是宣传为主,或是培训为主,即使如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由于学术评价体系问题,不太可能投入很多精力在史料编纂上。。

2.如何做

1进一步团结更多的张謇研究者,使中心成为张謇研究者之家。

2加强学风的引导。

现在现状是低层次重复多,乃至抄袭。对于动辄打棍子、扣帽子之风旗帜鲜明反对。

3鼓励高质量学术成果问世。

参照对选择张謇题材作为博士论文选题的博士生奖励的方式,对于真正有价值的学术专著出版进行资助。

4发挥中心优势,继续出版史料集,为社会各界服务。

 

三、蒋国宏南通大学教授):

“扎硬寨,打呆仗”,为深化张謇研究贡献微薄力量

近年来,南通的张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研究成果的宣传、普及方面,对提高南通的知名度有积极影响,但客观地说,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高层次项目、成果还不多,在全国的影响还不大,引领学科发展的高层次人才还比较缺乏。

南通既是张謇的故乡,也是其事业的起点和主要基地,南通的张謇研究有着社会关注、资料集中等有利条件和独特优势,因此作为南通的张謇研究者,我们应认清形势,明确使命,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行动自觉,克服外在不良社会风气和浮躁功利学风的干扰和影响,洁身自好,做好自我,大力弘扬和践行求真务实的作风,树立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不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甘于坐冷板凳、做基础工作,“扎硬寨,打呆仗”,以宽视野、大格局、新方法开展张謇研究,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为提高南通的张謇研究水平,实现研究的高质量发展积寸得尺、添砖加瓦。

 

四、王飞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1.加强顶层设计。制订研究大纲,发布研究指南,避免重复研究、零散研究,引领张謇研究高质量发展。

2.分类推进研究。组建跨单位跨区域跨学科研究团队,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的作用,以老带新,协同推进张謇研究。

3.形成多形态研究成果。组织开展文献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多种研究平台,产出多样研究成果,满足不同层次研究者的需要,提高研究价值。

 

五、张启祥(南通市党史办、地方志办副主任)

从构筑张謇研究人才基地,扩大张謇学影响力提两条建议。

第一条,鼓励、支持和团结外地高水平学者研究张謇,或争取国家级课题,或发高水平刊物。这样的高水平学者分两类,一类是朱荫贵这样长期关注张謇,研究张謇,并有高水平产出的纯学者,类似的还有李玉、马俊亚、廖大伟等;一类是马敏这样长期关注张謇,有一些学术资源和影响力,并有一定头衔的学者,类似的还有武力等。

第二条,团结、统筹和组织南通本地张謇研究单位,联合攻克张謇研究重大课题。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档案馆、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通州海门的张謇研究会以及张謇企业家学院等,联合申请类似大生纱厂百卅年历史的重大课题,联合攻关,分步实施,最终形成一套具备重大学术影响力的大生纱厂史。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