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论文
五万飞轳跂报章——写在大生三厂开工100周年前夕
时间: 2021-10-09     次数: 4581     作者: 晓 石

 

五万飞轳跂报章

 

——写在大生三厂开工100周年前夕

 

晓 

 

大生三厂钟楼雄姿/晓石摄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的时节。我们将迎来大生三厂开工百年的喜庆日子,为此海门张謇研究会一行3人踏访大生三厂。

走进百年老厂,钟楼巍然矗立,守望着历史进程的每一天;钟楼正门“大生弟三纺织公司”八个大字刚劲有力,鲜艳夺目,记载着这里曾经的繁忙。我们走进钟楼里的厂史陈列室,这里陈列着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它记载了张謇创办大生三厂的艰辛历程,展现了大生儿女百年传承、再创辉煌的历史画卷。

一、抓住商机,创办三厂。

大生三厂的创建,起源于1914年。在此前的1895年,张謇已在南通唐家闸成功创办了大生一厂,取得了丰富的办厂经验和丰厚的经济利润。张謇是个稳健的实业家,他创业、守成,亦善于抓住商机,发展和壮大实业。这年张謇在《复北京国民外交协会函》中提到,“吾国产棉地在世界只占十分之三四,而纱绽之数,据最近之调查,则合沪上中外各厂不过一百万锭有奇,于此而言,去日今所有之纱机尚远。”从信中看出张謇对当时纺织业现状了如指掌,对未来的发展亦有精确的计算。张謇还说:“就今日全国论,须更自有一百万锭始可言抵制(日货)”,让人看到纺织的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见此商机,张謇想到了家乡海门常乐南湾这块宝地。这里是棉花产地,量多质好,供应充分,运输方便。同时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手工纺织比较发达。分析了这些办厂优势条件后,张謇在1914年回家过年之际,实地考察了常乐南湾。他驻足凝视这一大片农田,一个美好的梦想在他眼前定格为一张宏伟蓝图。不久,张謇、徐国安、刘桂馨商洽创办三厂之事,大家形成共识。三人呈文农商部,《创设大生三厂禀请立案稿》。1915年1月28日,即下批文准予立案。实际上早在批文之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着手进行。首先是在常乐南湾购地621亩,分为厂基和市基两个部分:厂基用于厂区建设,包括车间、仓库、办公楼等;市基则建设三厂的配套设施,包括职工住房、学校、集市等。这也是后来形成的三厂镇的基础。

创办大生三厂的批复下来后,1915年至1919年先后两次向英国订购纺纱机3万锭、拈线机4000台、织机403台,以及1千匹蒸汽引擎机和发电机等配套设备。在订购这些设备和配套设施以及总体规划过程中,张謇都十分关注,并提出“全厂规划,就一、二厂之老式加以改良而订。凡前此经验有局促难以舒展之处,均廓而大之,俾适于用。意在他日修理上、扩张上可以省却许多手续,有一劳永逸之美,无枝枝节节之嫌,犹人家之治产,取其久长受用者也。”但是,大生三厂的创建也历尽艰辛,并不一帆风顺。征地、申办、集股、规划、订机万事皆备,只欠破土动工之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购买的机器等设备英方未能如期交货,工厂建设被迫延时了近5年之久。

1919年7月22日,这是一个载入大生史册的重要日子。张謇参加了第三纺织厂破土动工典礼,并作七律一首:薛滕邹鲁辅车乡,况有先庐再世强。例以渔陶成聚邑,政须本末绾农商。十千吉贝资维耦,五万飞轳跂报章。自省天人消息际,应恭富媪荐馨香。这首诗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格调庄重豪迈。不仅表达了张謇对三厂的期盼,希望早日落成而开车纺纱织布,更希望借此推动农商发展。联想舜以渔陶成聚邑的古事,憧憬三厂“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美好未来。大生三厂动工后,先后建起钟楼、总办事处、花行、批发所、车间、仓库、宿舍等2365间,建筑面积39024平方米,同时护厂河、青龙船闸、轻便铁路等一大批辅助配套设施相继完成。1921年10月10日,随着第一声汽笛响起,大生三厂正式开工投产。

二、浴火重生,不断发展。

一百年来,大生三厂历经战乱,在风雨中苦苦挣扎。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为抗日保厂,借德御日,与AEC驻华电气公司签约将厂抵给德国经商,挂起“德商远东机器公司代理大生纺织公司三厂”厂牌。1939年3月,日军占领三厂,改名为“钟渊江北兴业公司纺织三厂”。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1949年2月1日南通、海门解放,大生三厂才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

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大生儿女砥砺前行、光前裕后,使历尽磨难的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1952年,大生三厂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在全国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工人阶级当家作了主人,广大职工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1966年8月“大生三厂”改为“国营南通第三棉纺织厂”,简称“通棉三厂”。该名字一直延用至2003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先机,加快技术进步。先后投资572万元,完成了二纺二织车间厂房基建任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满足了大批城镇青年回城就业的需要,80年代中期员工总数达到六千人左右。与此同时,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纺织设备,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档次不断升级。新星牌2020大鹏细布荣获国家银质章。为适应多样化、差异化市场需求。对255台国产有梭织机及其前织配套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这项成果使只能生产中低档产品的国产有梭织机有了高档品种的生产能力。该项目获得国家技术进步奖,纺工部要求向全国纺织行业推广。这段时间国内许多著名纺织企业纷纷前来取经,企业名声大振,其影响遍及全国。改革开放为老厂注入新的活力。企业进一步扩大经营自主权,强化内部管理,不断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速新品开发,加大技改投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运行机制。《管理世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1991年6月18日贺信:通棉三厂列入“1990年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及行业50家评价”排序,位列纺织业5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第16名,江苏最大经营规模工业企业第46名,江苏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第20名。以后连续7年经济效益名列南通市纺织行业第一名。

春风化雨,老厂焕发青春。在庆祝通棉三厂建厂70周年之际,张謇嫡孙张绪武参加了庆祝典礼。并亲笔写下了令人万千感概的诗句:“种树百载人已去,此日桃开味正浓。”作为中国较早的棉纺企业,大生三厂拥有一部如此完整的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历史,这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堪称一绝。值得称道的是,先驱倡导的艰苦创业精神融入了后来者的血液,迸发出无穷的活力。2003年,企业改制。由华润集团收购,更名为华润大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搏击风浪,知难而上,砥砺前行,确保了企业运转正常。令人鼓舞的是2020年4月7日,收购通棉三厂的南通华润大生纺织有限公司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被成功摘牌。4月26日,企业正式更名为“南通大生第三纺织有限公司”。大生三厂与江苏大生集团同宗同源,在阔别先贤17年后回归“大生”怀抱。

目前,大生集团已为三厂拟定好未来发展规划,着力将其打造成一流的企业。与当地区政府合作,注重挖掘张謇先生实业、教育思想和现代纺织工业文明方面的文化内涵,计划将包括三厂在内的大生所在地打造成全国纺织工业旅游圣地、国内外纺织服装展示地、全国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等。

三、百年老厂,今日国宝。

大生三厂自建厂至今,厂区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面貌和格局,其留存的历史建筑,如:钟楼、总办事处、原棉仓库等仍然完好。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引进西方工业文明的典例,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大生三厂旧址的保护,一直受到省、市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1998年,“大生三厂钟楼”公布为“南通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总办事处旧址”列入“南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的日益重视,近代工业遗产应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也已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海门文化部门十分重视保护张謇文化和遗产,并为此做了大量调研取证工作,形成了完整的向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材料。2008年,第五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海门召开,这是一次极为隆重的会议,也为弘扬张謇精神,扩大海门影响力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于是海门市政府拨款对钟楼进行内外重修。在外墙装修过程中,意外发现墙内有一块汉白玉石,上书“大生弟三纺织公司”,字体娟秀隽永。2010年以后,省、市文保专家多次到大生三厂实地考察论证。将钟楼、总办事处、原棉仓库三个旧址和江苏大生集团的旧址项目合并报送国家文物局审核。2013年5月3日,国家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大生三厂钟楼、总办事处、原棉仓库旧址名列其中。这是海门有史以来第一个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的项目。今年3月,又传喜讯。在大生三厂百年喜庆之时,国家文物保护部门拨款千万,将组织力量对钟楼、总办事处、原棉仓库三大旧址进行整体重修,恢复原貌,不久的将来,它将以靓丽的雄姿展示于后人。

100年的岁月,这一段难忘的“三厂”史,已经永远地留在了海门人民的心中。先贤张謇爱国、奋斗、奉献的伟大精神和实践,将激励着大生儿女奋力前行。百年老厂前程似锦!

(作者单位:海门区张謇研究会)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