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创办的渔政船——福海轮
□ 黄志良 蔡 俊
中国渔业航海几千年来以木帆船作为主要工具,从事海上捕捞工作,长期保持中古式的捕鱼方法。据20世纪30年代中期估计,沿海7省计渔民120万人,风帆渔船99286艘,211.4万吨位。渔产品年值3亿元,直接或间接依靠渔业为生的则逾千万人。近代渔业起步很迟,20世纪初才开始使用机器驱动的渔船渔轮捕鱼,1904年创办的江浙渔业公司购进“福海渔轮”一艘,开始重视远洋捕捞。[1-6]世界渔业动力化是从单船拖网渔业开始。这种渔业在1882年首创于英国,以后盛行于欧美。我国引进单船渔轮比西方晚了20多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时,买到一艘德国蒸汽机拖网轮,命名为“福海轮”,这才开始了我国东海的机船渔业生产[2—72]。该船归属于江浙渔业公司。

福海轮
一、创办江浙渔业公司
1903年5月23日,张謇在上海搭乘日本“博爱丸”号轮船途经大戢山、小戢山等嵊泗诸岛海域(时属崇明县管辖,至1953年)赴日本,借参观日本第五次国内劝业博览会之机,进行了70多天的全面考察。他清醒地看到我国旧式渔业的落后状况,认识到欲图自强,必须创建新式渔业。1903年8月,张謇在吕四创办了一家渔业公司,虽然这家渔业企业规模较小,但其宗旨却很明确,即把当地渔民和渔商组织起来,改良渔具渔法,促进旧式渔业转化为新式渔业。同年12月,开始筹办江浙渔业公司。1904年6月16日,定咨复南洋渔业公司办法,8月23日,定渔业公司集股启并章程。[3-584-587]同年10月,张謇撰写《咨呈南洋大臣魏光焘》的奏章,明确创办江浙渔业公司的宗旨,“乃为保护中国渔业,保全中国之海权”。奏章称:“各国领海界大约以近海远洋为分别:近海为本国自有之权,远洋为各国公共之路。我之近海渔业,在随近海岸一二十里内者居十之七,在大洋者居十之三。我既图新法抵制外人拖船捕鱼,自宜在远洋布置。近海一二十里,仍留为我寻常小船捕鱼之利。外为内障,内为外固,可以相资为用而不相妨。”“自中外交通寖成商战之局,若我内地华商及时联络奋兴,多集公司与之角胜,则中国固有之利尚不至见夺于外人。”[4-56-59]张謇请办渔业公司实为自保利权起见。提出建立“江浙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江苏海州(今连云港)、赣榆、淮安、盐城、阜宁、东台、通州、如皋、海门、常熟、昭文(今太仓)、宝山、崇明、南汇、奉贤、金山,浙江省嘉兴、平湖、宁波、镇海、奉化、定海、台州、宁海、温州、玉环为向来渔业最著之区,即为今后渔业公司联合所至之地。”开始股金规银45万两,后增至60万两。江浙渔业公司之总局驻上海吴淞,江苏分局拟设青口,斗龙港、掘港、吕四、吴淞五处,浙江拟设乍浦、镇海、定海、后海、蟹浦、小港、穿山、新契、衢岱、沥港十处。次年5月1日,清廷令准张謇条陈,正式开办江浙渔业公司。1905年张謇又撰写《为创办渔业公司事咨呈商部》,并呈南洋大臣。他说:“海权渔界相为表里,海权在国,渔界在民。不明渔界,不足定海权,不伸海权,不足保渔界,互相维系,各国皆然。中国向无渔政,形势涣散,洋面渔船所到地段,或散见于《海国图志》等书,已不及英国海军官图册记载之详。至于海权之说,士大夫多不能究言其故。际此海禁大开,五洲交会,各国日以扩张海权为事。若不及早自图,必致渔界因含忍而被侵,海权因退让而日蹙。滨海数十里外,即为公共洋面,一旦有事,人得综横自如,我转堂奥自囿,利害相形,关系极大。[4-101-102]这时德国荣华洋行在胶州湾开设的渔业公司有艘“万格罗”号渔轮欲要出售,张謇看准机会,由张柱尊撰写“江浙渔业公司福海轮研究报告”,报请得朝廷准许,由苏松太道拨官银5万购入,取名为“福海”号。该报告设有总论、渔船、渔具、船员、渔场、渔期与渔获物之关系、渔法(捕鱼方法)、渔获物理法处,渔获物贩卖法等九章。详细阐述了渔船结构;渔具编织;配备船长、大副、二副、三副、水夫长正副各一及水夫十,车管正副各一,及加油、火夫、机房助手、厨司、童仆等26人。
该船于1895年在德国制造,其船长百零六呎(32.33m),宽十九呎九吋(6.02m),深十一呎六吋(3.51m)。机网俱全,使用蒸气机动力280匹马力,载重641吨。
船内之配置:自船首起有水夫室、鱼舱、冰舱、清水舱。机关室两侧为石炭室及清水舱。后方为堆网及上级船员之起卧室。其船首室高出甲板上六呎(1.83m),长二十四呎(7.32m)。除其前部备一清水槽外,共设卧铺十六张。渔舱冰舱之底,搪以水泥后敷芦席,内依隔板三行四列别为十二区,每区深九呎(2.75m),宽三呎六吋至四呎(1.067m-1.22m),长约四呎(1.22m),并备有鱼箱二十余只,得以实之贵重之鱼。其长为三呎四吋(1.012m),阔一呎八吋(0.508m),深一呎二吋(0.536m),其周系木制底为竹编取其融冰之易泄也。机关室长二十五呎(7.63m),锅炉在前,原动机在后,而加煤生火之作业,则在其中部。堆网室位于右侧,其左设卧铺四,上级船员室正在后樯之后。内备卧铺四,食桌一,坐榻四,乃上级船员之起卧集会及事务室也。[5-1~35]
全船操业人员26人,从青岛雇用4名有航海经验的水手,并聘请一名商船驾驶员,其余船员大多为宁波籍沿海渔民。福海轮为江浙渔业公司的第一艘捕捞机轮,同时兼作沿海群众渔船的保护官轮,官府发给快炮一尊,后膛枪10支,快刀10把。管驾大副平时督同水手操使武艺,实行亦渔亦武,保卫渔民安全生产。出海渔船桅顶挂红白两色旗帜,夜间另悬红白两色灯亮于桅上,如若遇海盗遇险,即以旗、灯为号,官轮速予救助。
二、江浙渔业公司的经营状况
江浙渔业公司于1904年11月底成立,张謇为经理,直属商务部领导。渔业公司之下属机构为渔会。加入渔会的渔船,多为冰鲜船,由冰鲜船帮主持。每船按其大小分别征收报关费、船照费。渔业公司的福海轮承担保护任务。
根据江浙沿海渔场情况,福海轮每年白露节起至立夏节止,8个月定为捕鱼时期,自立夏节起至小暑节止,2个月为护洋保护时期(保护马迹至岱山一带之冰鲜船),自小暑节后至白露节,为修船时期。每次出海捕鱼所需之冰,夏秋两季至少需3万斤,冬春两季至少需2万斤。
张謇在上海吴淞江浙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基地,处理渔业公司事务时了解到:有“一二无业洋人”趁英国人占我上海海关税务司之机,对我渔民实施讹诈欺骗,向江苏、浙江一带沿海渔船强行发放洋旗,并据此收取所谓的关税,“每次大船二十七千八百五十文,小船十五千七百五十文。”另有所谓“挂洋旗税”、按吨位论税,大船征银十二、三两,小船征银三、四两,明目张胆地施行经济掠夺,我渔民愤怒而又无奈,苦不堪言。
张謇了解此情况后,立即采取相应对策,打击和抵制外国入侵者的经济掠夺。由张謇主持制订的《江浙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详细章程》中规定:“公司保护官轮船首应用国旗,船尾用合众公司红地黄月双行龙旗”,其他渔商船舶,包括“本公司与各国合众资本事业相同船步,均应遵用中国双行龙旗”。
张謇采取正义的强硬措施,不仅取消了“无业洋人”假发洋旗诈我渔民,而且令我领海内“各国合众资本事业相同船步,也必须遵守中国法令与规定,在其船上升挂中国双行龙旗。并且组织专门技术人才力量,绘制中国渔场海图,明标“中国海界经纬线度”,分发各省沿海渔船渔民,使每一艘渔船、每一个渔民都清楚中国自有海界,外争国家海洋主权,内保我渔民利益。”
1904年10月9日,当主桅上高悬大清国双龙国旗的“福海”号渔轮,第一次出现在地处中国海上最东边的嵊山海湾时,祖祖辈辈驾驶小木帆船讨海生活的渔家父老乡亲,对这样一艘自身冒烟,“突突”吼叫的钢铁怪物,一个个充满了新奇与欣喜。此刻,他们或许还不知道,就是这艘船首上号“福海”二字的铁甲钢船,从此成了他们抗盗御敌的保护神,抢险救灾的福星轮。
自购置“福海”轮的第一天起,除了捕捞生产,张謇还赋予“福海”轮另一重要职能:广大渔户、船民、渔船和渔场、领海的“保护官轮”。
这“保护官轮”实乃中国历史上第一艘渔政轮。张謇对“保护官轮”的职责,以及对“保护官轮”及其船员、官员护渔立功奖励等事项,均作了明确、细致的规定。
第一,渔船在洋面捕鱼之时,各渔船相距在视力可及之地,如遇海盗,日夜悬红白两色旗帜于桅顶,夜间另悬红白灯于桅顶为信号,保护官轮一见即速往抢救;
第二,官轮保护渔船安全,定章不许丝毫受谢收礼。倘缉获盗船时,将其船及盗徒交就该管地方官惩办,同时报明本公司;
第三,官轮每年救获被盗劫渔船次数,随时报以公司存记,汇请南洋大臣奖励管带及水手。原有官阶者,酌于保升;无官阶平民者,给予功牌。
上述规定经一个阶段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张謇在广泛听取官轮船员及渔户乡亲们的意见后,又进一步作了补充规定:
其一,向来渔船患盗,公司渔船多带枪炮,定章练习,春秋大汐时即可随时保护各渔船;
其二,间有风灾失事之船,无论是否江浙两省所属,是否渔船,或避风驶入,或被风飘之,各分局一体保护周卹。船户姓名及其所用之费,分别报明总公司及所在地方官,报单由总局定式发行;
其三,重申救护各渔船不得受谢;
其四,缉获盗船不得分船中一物。
此外,据张謇亲定“福海”轮作为“保护官轮”的《办事简章》中,也有相应规定:
规定一、“每届巡洋总公司为护众渔船起见,不取护渔费。船上各执事辛俸亦应酌减,稍尽义务,除应领部颁奖金外,不准向各渔商私收保护费及索取食鱼等。如缉盗获船,亦不准擅取船中物件”;
规定二、“福海”轮一切生产经营“以不扰渔民生计为主”,还强调“船上备有枪炮,在船各人需随时习练,予备巡洋缉盗时正当之防御;”
规定三、“在外海如见旧业渔船有遇风遇盗等事,须立时护救,不准索财,若难民需衣食川资等费,由总公司照结。”
张謇为“福海”轮作为“保护官轮”而制定的这些办事简章及一系列规定,充分体现出张謇设立“保护官轮”的宗旨及指导思想,不仅是“以不扰渔民生计为主义”,而且以维护国家领海主权,保持海疆与渔场安宁,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渔民利益为宗旨。其强烈的爱国心、爱民情,如同日月,光照后世。
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管理部署官员及船员。其不弄权、不谋私的高风亮节与伟大品格令人敬仰感佩。更为难得的是,在当时朝廷官员中贪婪腐败恶风盛行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环境下,张謇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官轮”在为渔民提供保护后,“定章不许丝毫受谢收礼”。
甚至连“食鱼”即渔民俗呼“鱼羹”鱼也不准索取,并辅以细致的监督与奖励措施。在中国近代第一个提出了“清廉办事”和“廉洁执法”,以制度为保障,教育和引导“保护官轮”管带水手“奉公守法”,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提倡“廉政”,并实施、推行“廉政”之先河。
福海轮渔轮投产后,由于初涉外海试捕,渔场海况陌生,尚未来得及摸索出外海渔汛规律等原因,曾一度出现亏损现象,张謇对此十分重视,亲自组织了两次整顿,设法扭亏转盈,促进福海轮在开创新式海洋渔业中更好地发挥示范领导作用。
这两次整顿的主要措施,首先是加强对渔业公司及渔轮的捕捞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监督,总结前阶段的经验教训,根据海洋渔业经济特性,重新修订了《江浙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详细章程》;对渔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重大决策诸种事项,作了明确规定。其次是调整充实了海上捕捞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力量,“将船主撤换升大副为船主,兼司记账”,酌减多余和非技术性劳力,并改良渔具,改进渔法,提高产量。再次是加强经济核算,注意效益,大胆探索海洋渔业企业经营管理新路子,对渔轮的捕捞时日和经费开支、生产成本等均有定额,并辅以奖罚措施(如对渔轮出海作业时间,规定除风暴所阻,每月必须保证在15-20天)。
结合整顿,张謇还在新式渔业企业经营中如何建立激励机制,引导群众在渔业工具结构、作业结构调整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其一,他提出在作业渔轮上实施“六四开”奖励制度,“为度所得渔利,除每月开支外,六成归公司,四成作为在船上下人等奖赏”,以提高船员生产积极性;
其二,引导群众渔业加快船网工具结构和作业结构调整,“江浙渔业公司若有成效,各股东及旧业渔户,宜合力扩张新法渔船,其旧有可行远洋之渔船,宜日渐收减。”
经过两次整顿和近十年反复探捕与经营实践,无论是江浙渔业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还是福海轮的捕捞、护渔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海洋捕捞方面,逐步摸索出一套外海渔业生产的规律,根据渔汛鱼发状况,灵活安排渔期,确定渔场。首次科学地探明和总结出小黄鱼在东海渔场,以嵊泗列岛为中心,按季节时气,成群结队自南向北洄游规律;发现了大黄鱼、带鱼和墨鱼在嵊泗渔场的资源状况及其产卵、洄游规律。带头采捕做作示范,引导群众渔船,共同开发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等四大经济鱼类,推动了沿海群众渔业的发展和改造,并逐步形成了东海渔场春、夏、秋、冬四大渔汛。
正因为有张謇强烈的爱国爱民思想和廉政思想做指导,张謇敢于率先用规章指导约束与保障“保护官轮”及其管带水手廉洁奉公,恪尽职守,因此“浙洋渔船无被盗之警,甬(渔)人颂之为数十年所未有。”才有一系列渔民在海上,不管遇风遇盗遇贼,只要听到“福海”轮鸣笛,或是看到挂双龙国旗的“福海”保护官轮,渔民就放心的感人故事。

张柱尊:《江浙渔业公司福海轮研究报告》
而在护渔护航,维护渔场秩序和领海主权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中国渔政第一轮,使江浙洋面无被盗之警,为渔民创建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生产环境,又从另一面促进了以嵊泗列岛为中心的东海渔场的开发。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条件下,张謇怀着强烈的爱国之心,首先把目光投向了广袤的大海,开发蓝色国土,把实业救国的活动扩展到了一个新的更为广阔的领域。[5-23-40]
(作者单位:南通市海门区水利局、江苏省江海博物馆)
参考文献:
[1]上海航海学会:《中国近代航海大事记》[M],海洋出版社,1999年。
[2]张震东,杨金森:《中国海洋渔业简史》[M],海洋出版社,1983年。
[3]李明勋、尤世玮主编:《张謇全集⑧》[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4]李明勋、尤世玮主编:《张謇全集①》[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5]张柱尊:《江浙渔业公司福海轮研究报告》[R],上海图书馆,1905年。
[6]郭振民:《我踏金鳌海上来——张謇与海洋的故事》[M],《嵊泗文史资料第十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
(原载:《张謇研究》202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