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资料
王宾生平补遗
时间: 2024-04-15     次数: 5343     作者: 王其康

 

王宾生平补遗

 

其康

 

十六年前,我曾编撰了《安徽霍邱王宾(雁臣)先生家谱》,因史料不足,当时对王宾生平考证是粗线条的。

十六年来,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功能,有关王宾的史料不断出新,使得王宾生平的脉络,较之前越来越清晰细化。本文主要参考了《张謇全集》(下简称“全集”)、海门市地方志编委会编《海门县志》(下简称“县志”)、霍邱县地方志办公室编《续修霍邱县志》(下简称“续志”)、《申报》壬辰二月十九日(1892年3月17日“刘坤一、刚毅联名保举王宾奏书”(下简称“奏书”)、张孝玉等著《清人书评译注》(下简称“书评”)、王家榘著《霍邱王氏父子遗墨》(下简称“遗墨”),陈晨著《袁世凯轶事》(下简称“轶事”)、民国版《金陵官报》(下简称“官报”)等史料,按年份为主线,直接或间接,将王宾一生的重大事件,再次做个疏理,供今后研究王宾所用。

关于王宾的祖先

由于王宾家族在咸丰七年残遭灭门之灾,所有家族的史料均化为灰烬,现仅剩碎片或是口传。

王潜刚是王宾的次子,他在所著的《清人书评》中,写到清大书法家梁巘与王家的深交:“先生由巴东回,主讲寿州书院,寿州去吾邑仅百里,先生与先曾祖父轶群公(指王潜刚曾祖父,王宾祖父)交最契,至岁杪不回亳州而至吾家。”度岁,至正月乃回寿州。”

   

张孝玉等著《清人书评译注》

梁巘(1710—1788),字闻山、文山,号松斋,又号断砚斋主人。祖居安徽亳州十九里镇,后居住在亳州城里夏候巷街(现夏候小学西跨院),殁后埋葬在十九里集南一里半杜庄村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敕授文林郎壬午科举人,由咸安宫教习转任湖北巴东县知县,寿州(今安徽省寿县)循理书院山长等职。梁巘在书法上的成就远大于政绩,与乾隆年间五位(张照、王澍、刘墉、王文治、梁同书)重要书家齐名,为清代知名书法家之一。

王潜刚此段文字,除了说明梁巘与王家的交情非同一般外,还道出了一条重要迅息,即王宾的祖父是王轶群。

王宾的五子王家榘,在其著作“遗墨”中写道:“先祖肇基公豪爽多义举,为邑人所尊敬。”又写道:“先父讳宾,字雁臣,晚年自号晏叟。”由此可见,王宾父亲是王肇基。

  王家榘著《霍邱王氏父子遗墨》

“续志”书中记载,王宾有很多长辈及家人,均于咸丰七年(1857),被捻军屠杀。在霍邱破城的危难之际,王宾得到父亲保护,逃离霍邱,为家族留下一脉。

王家榘在“遗墨”的先世述略中写道:“先是有戚将返云南,先祖(指王肇基)命先父(指王宾)隨送。盖预知危城,而誓保乡土,决心共存亡。遣子远行,冀为宗祧延一脉也。”

“续志”卷十三.列女志,其中记录:“王肇基,监生,城破合门殉难。顺天府三十三次奏恤案内,监生王肇基、王开基、从九衔王承基,咸丰七年,发逆攻陷霍邱,力战阵亡,奉旨分别议恤。又文童王德基,自缢死,王国基、王钧、王璋、王琼,咸丰七年,发逆攻陷霍邱,合门殉难。奉旨分别旌恤。又查安抚乔汇奏案内,除已旌不复录外,尚有王瑶、王压随母黄氏,骂贼死,王玳、王楠随庶母曹氏被焚死。”

又据“续志”卷十三.列女志,其中记录:“旌殉难妇女案内,监生王肇基之妻臧氏,子媳拔贡生王宝之妻罗氏,女小慧,姐孙妇红姐,均投井死;女大慧姐仰药死;侄媳王钧之妻马氏,王璋之妻张氏,嫂王开基之妻马氏,以上均自缢死;侄女四姐、五姐,弟媳王承之妻黄氏,均骂贼被杀;王开基之妾曹氏,被贼焚死。以上十二口于咸丰七年发逆攻陷霍邱,合门殉难。奉旨分别旌表。”

综上所述,王宾逃离霍邱后,其多位祖先及家人计23人,全部遇难,滿门忠烈,列表如下:

   王肇基 监生 战死

   王臧氏 投井死

   王宝 拔贡 战死

   王罗氏 投井死

侄女  王大慧 服毒死

侄女  王小慧 投井死

   王红 投井死

伯父  王开基 监生 战死

伯母  王马氏 自缢死

伯父妾王曹氏 被烧死

堂姐  王玳 被烧死

堂姐  王楠 被烧死

   王承基 从九衔 战死

   王黄氏 骂贼死

堂妹  王瑶 骂贼死

堂妹  王珏 骂贼死

   王国基 战死

堂弟  王钧 战死

堂弟媳王马氏 自缢死

堂弟  王璋 战死

堂弟媳王张氏 自缢死

堂弟  王琼 战死

   王德基 文童 自缢死

霍邱县地方志办公室编《续修霍邱县志》

关于王宾的出生时间

“奏折”记载,“竊海門廳同知李春藻,光緒十七年八月初十日在任病故,應以病故本日作爲開缺日期,歸八月分截。”“惟查有候補同知王賓,年五十三歳,安徽拔贡,就職直隷州州判,指發江蘇試用,同治八年三月到省。”

 《申报》壬辰二月十九日“刘坤一、刚毅联名保举王宾奏书”

从该史料中可知,光绪十七年(1891),海门直隶厅同知李春藻任上病故,两江总督刘坤一、江苏巡撫刚毅,联名上奏,荐举是年53岁的王宾继任。由此推算出来,王宾出生是1838年。也可推算出,咸丰七年,王宾逃离霍邱时是19岁。

关于王宾获拔贡

王宾离开霍邱后,前几年的人生轨迹至今并不清晰。史料最早出现的时间是:“王宾,辛酉科府庠拔贡。”(录自“续志”226页)

辛酉即1861年,是年王宾23岁。科府庠:是指官府办的学堂。拔贡:在清朝学制中,每12年由各省学府,考选本省的优等贡生学员,提携为“拔贡”。名额分配是,每个省级学府二名,州县学府各一名。这是学员的一种身份称谓。经过进京朝考合格者,可以有充任京官、知县或教师的机遇。简言之,王宾通过艰苦力学,在1861年获得了拔贡功名。

关于王宾任袁世凯幼师

古人云:“朝中无人莫做官”,在封建制度下,历来如此。王宾获拔贡后,当时无人荐举,未能入仕,先担任了几年袁世凯幼师。

袁世凯(1859-1916年),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又称"项城"。

“项城当髫龄时,其养父袁保庆以道员需次宁垣,携之任所,为延霍城王雁臣先生教之读。”“雁臣以友谊不得却,强留六年。”(录自“轶事”第31页)

陈晨著《袁世凯轶事》

王宾在袁府任塾师几年后离开,如前文“奏折”所述,是因为仕途中获得了一个“州判”(从七品)的官职,指发在江苏试用,要求在同治八年(1869)三月到位。当时江苏共有八府三州一直隶厅:八府即江宁府、扬州府、淮安府、常州府、镇江府、苏州府、松江府、徐州府;三直隶州分别为通州、海州、太仓州;一直隶厅为海门厅。究竞王宾在何地担任此“州判”职务的,查阅史料目前不详,尚需今后考证。

关于王宾任“同知”

“奏折”记载,王宾“光绪四年(1878),在金陵皖捐局捐升同知,指发江苏试用。”这段记载,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捐升”,二是“同知”。

“捐升”,《清史稿·选举志七》写道:“职官并得捐升,改捐,降捐,捐选补各项班次、分发指省、翎、封典、加级、纪”捐升指的是一种制度,即向国家捐资,以取得升迁。早在西汉时,则形成了制度,以下唐、宋、元、明都有捐升,到清朝,此风最盛。捐升在清朝是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它和科举制度互相补充。一部分人通过科举考试做官,一部分人则通过捐升制度做官升官,属于政府行为,收入都归国库。

“同知”,为明清时期的官名,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同知办事衙署称“厅”。

王宾的仕途,先是1861年通过科举获拔贡,1869年获“州判”,1878年通过捐升为“同知”,指定在江苏辖区内任职。那他任“同知”职务具体在何地呢?查阅“轶事”35页方知:“项城心动,遂束装至上海,访王雁臣先生。雁臣时以同知官上海水利厅…。”袁世凯二十岁左右曾专赴上海,访问幼时老师王宾,而此时王宾任职是水利厅同知

上述两则史料可以互相印证,而水利厅任职,仍是朝廷对其继续的试用阶段

                  关于王宾获“补用”

“奏折”记载:王宾在“光绪八年(1882)九月,请咨赴部,十二月初十日,蒙钦派大臣验放,堪以发往,十一日覆奏,奉旨依议,钦此。光绪九年(1883)二月,回省,业经试用期满,甄别堪以留省,照例补用,台湾剿办番社出力案内,保归候补班补用。”

1882年九月至1883年的二月,王宾赴京,接受朝廷吏部的严格考察,综合前期两个“试用”阶段的表现,同意1883年二月后,于江苏“补用”上岗,职务是“台湾剿办番社”(管理台湾事务的工作机构)。

按清制,试用期过后,经吏部甄别,合格者就可以“补用”上位。从试用到补用,这对王宾的仕途而言,是质的跨越。

关于王宾任上海法租界会审委员

《上海县续志.卷十四》载,1887年朝廷任命王宾为“上海法租界会审委员”,此职务类似现代的涉外法官,是晚清政府设在租界内的法庭,由委员代表清政府,和外国领事代表共同组成,专为华人之间的诉讼独立审判,领事代表则旁听。当华人与洋人发生诉讼,即代表清政府与领事共同会审。清朝同治八年三月初二(1869年4月13日),法租界会审公廨成立,地址位于公馆马路(现金陵东路外滩2号)法国领事署内。

上海县续志.卷十四

关于王宾任上海会丈局首任局员

“奏折”记载:“光绪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奉旨依议,钦此。该员(指王宾)保归候补班补用,应以奉旨后第五日行,文按限减半计算,以十六年五月二十日,作为候补班到省日期。”

又据上海地方志记载:“上海道署建立土地丈量机构,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式称‘会丈局’,从属上海县署,王宾为首任会丈局员。会丈局的主要职权是负责洋务租地事宜。”

这两则史料,佐证了1889年王宾就任“会丈局首任官员”。会丈局的主要职权,是负责涉外租地事宜。由于租界的道契是一种实际拥有土地的凭证,道契可以抵押或任意转让,华商也争相仿之,称“华商道契”。因此,会丈局的职权,后来扩大到对华界土地的丈量和管理。

上海地方志《上海通》

关于王宾赴海门直隶厅任同知

刘坤一、刚毅的“奏书”,获皇上“恩准”后,王宾从上海被派遣到海门。海门市地方志编委会编《海门县志》卷二十三中记载,王宾于1893-1902年任海门直隶厅同知,其中有半年,因河工案被弹劾,朝廷复查属冤案,而后又被复职。

 海门市地方志编委会编《海门县志》

当时的海门,正如“奏折”中所言:“缺所遺海門廳同知,係沿海煩難要缺,例應在外揀員調補。該廳地處海濱,洲渚雜岀,民俗强悍,獄訟繁多,非精明幹練之員難期勝任。臣等於通省現任及截取外用同知内,逐加遴選,非人地不宜,卽與例未合,實無堪調堪補之員。”

为什么刘坤一、刚毅会荐举王宾任海门直隶厅同知呢?奏折中将理由表述了很清楚:“核查該員(指王宾)老成穏練 ,熟悉情形,以之請補海門廳同知,实屬人地相宜,洵堪勝任,與例亦屬相符。”奏折还反馈了其他官员的荐举意见:“據江寗布政使瑞璋等會詳請奏前來,臣等往返函商,意見相同,合無仰懇天恩,俯念員缺緊要,准以侯補同知王賓,補授海門廳要缺同知,實於海疆地方有裨。”

王宾在海门联任凡九年,在海门人、清末状元张謇的大力支持下,为海门做了大量实事好事,编撰县志、发展农业、提倡养蚕、修青龙港、建造赵亭、支持张謇办纱厂…。查阅“全集”,有多达41条记录,列索引表于此(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张謇全集》,前面的数字是册数,括号内的数字是页码),本文不再赘述。

《张謇全集及索引

王宾卸任海门直隶厅同知前,曾在海门城隍庙留下联语:“九载于此,作事岂能无过失;千秋而后,问心犹可对神明。”王宾在海门的九年,其心昭昭,日月可鉴。

王宾的联语

关于王宾在南京任职

王宾1902年卸任海门职务后,据1905年4月9日《金陵官报》报导: “十一日,王賓今日到銀元局提調差。”1905年8月27日上海《申报》报导:“前本埠法界會審員,現江寧銀銅元局提調王雁臣太守賓,又漁公司總辨李直殿,撰松滬釐捐督辨陈亦演警察,昨均因公到(上海)道拜會。”

《金陵官报》信息

《申报》信息

提调是清末的机动性官衔,五品起步,相当于现在厅局级官员。

查阅缪荃荪著《缪荃孙全集:日记》:“二月甲辰朔(1905),晴。聚卿招飲,季章、雁臣、趙介之、江小樓、巽甫、桂厚之、章希瑗同席。劉聚卿來。築巖到差。”

缪荃孙(1844—1919年),字炎之,号筱珊,晚号艺风,近代著名学者、藏书家、文献学家,是我国传统藏书楼迈向近代公共图书馆过程中的关键人物,被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长期居南京。

王宾在南京被缪荃孙宴请,一则说明当时他已在南京工作,二则可见两人交情非同一般。而日记中出席宴请的,不少彼此是老朋友。刘聚卿为清末民初大收藏家;章希瑗,安徽铜陵人,长期在南通,与王宾家族来往频繁;最熟的当数曹荣黻,字巽甫,一作顨甫、逊甫、巽黻,安徽铜陵人。光绪十四年(1888)官海门直隶厅同知,早王宾两任,后成为好友,两家子女结为了“娃娃亲”。

上述三条信息,佐证了王宾离任海门直隶厅同知后,1905年又赴南京任“江寧銀銅元局提調”新职,从职务上看,退休前提升了半级或一级。不过,是年他已是67岁高龄了。

王宾于1909年9月18去世,张謇于当天的日记中记载:“赴吊王雁丞之丧”。查“全集”,张謇对王宾为官有极高评价,赞之:“政事既理,士庶安习”,“施于政而不杂,事成而有理致,冲融简夷,即之久而不厌。”王宾逝世后,张謇曾有挽联:“使君是湘乡旧人,吏事风规,卅载都成前辈范;并世唯润州太守,农桑学校,一编补订谕蒙书。”

(感谢赵鹏、严晓星、曹炳生、曹恺四位老师提供史料)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