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张謇研究专题学术沙龙”
发言要点摘登(之二)
2025年4月24日
六、姜平(南通纺织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南通要成为张謇研究的根据地,就一定要珍视、保护好张謇大生企事业单位的历史遗存,这是继承和弘扬张謇精神的宝贵物质基础,是研究张謇实业、教育及社会慈善事业的生动教材和有力佐证。
当今南通的张謇研究确实很热闹、很炫耀,各种张謇研究机构纷纷挂牌建立,张謇研究学院与张謇企业家精神讲座办得也确实很火、很炫耀。与这些热闹表象形成反差的,却是作为张謇企事业根据地的工业遗存和历史建筑,许多至今仍被忽略、被遗忘乃至被毁弃。如唐闸工业老镇的百年老厂复新面粉厂、大储堆栈、大生织物公司都处于被遗弃与破败不堪的境地。南通改革开放后创建的中国第一座纺织专业博物馆珍藏的1890年生产的大生老纺织机器(被定级为国家一级文物),如今却锈蚀不堪,无人问津!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展示陈列,以及纺织史展陈,也全部拆掉,变成一座空馆!这么一大批作为张謇企业家精神依托与佐证的工业遗存的被人冷落与丢弃,与虚张声势的张謇企业家精神宣讲的喧哗与热闹,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难道不引人深思与反省吗?!
我怀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謇研究热方兴未艾的浓厚学术氛围!怀念纺织博物馆开馆之初的蓬勃生机与大生企业的研究热潮!那是拨乱反正后中国史学界的觉醒、自觉与自信,也是在与极左思潮的抗争中激发出的真正意义上的张謇研究热!
七、张若愚(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副教授):

“张謇学”的建构,重点在“学”上,如何实现学理化,重任应该在青年学者的肩上。“张謇学”作为从属于文史哲大类的基础研究,史料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应是重中之重。在这点上,在以章开沅先生为代表的前辈学者们、以张謇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研究机构们、以南通市档案馆为代表的收藏机构们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丰厚且扎实的张謇文献史料。
接下来,青年学者们应勇于挑大梁、打头阵、走在前,在前辈的基础上深化张謇研究的学理性,进行理论层面的深度探讨,特别是不同学科的碰撞,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并进一步挖掘口述史料、海外史料,老、中、青三代研究者共同推动“张謇学”的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八、沈行恬(南通市陶行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南通作为张謇研究的中心与根据地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研究水平不够高、影响力不够大也是事实。从多种检索、分析包括借助deepseek深度思考手段得到的一系列数据都证明了这一点。要进一步提升南通的张謇研究水平,更好地发挥“中心”“根据地”的作用,我觉得应从四个方面加以努力:
1.要加强顶层设计,要有拳头产品。可考虑提出课题指南,引领研究,组织骨干力量重点攻关。
2.要寄希望于年轻学者,关注年轻学者观念新、方法新、思路开阔的特点和优长,积极吸纳和扶持年轻学者参与张謇研究。
3.要争取上级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关心帮助,包括在活动组织、经费保障、决策咨询、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介入、支持。
4.要创新运作机制,整合力量资源,活跃研究交流、催生研究成果(多、好),是否可实行“张謇研究联系会议制度”?制订几条规则,认真担责执行,共商共办南通张謇研究的大事。可由张謇研究中心、市档案局、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作为领衔成员单位,争取张謇企业家学院、大生集团、通师高专、江苏工院等加入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轮流作为联席会议承办单位。联席会议不设常任的主席副主席,不具备常设的机构或组织性质。设秘书长一人(每届三年(一年?),由领衔单位依次派员出任/调整)、副秘书若干(由主要成员单位派员出任/调整)。秘书长召集副秘书长商定每次联系会议的主题、时间、承办单位、参与对象等主要事项,并与联席会议承办单位协同建立临时性会议筹备组(秘书处),具体落实会议筹备工作。
九、尤世玮(张謇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1.张謇研究要提高质量上水平,必须要狠抓著作,要在多年研究基础上攻关,写出原创的学术著作,能站得住脚的、有科学架构的书。
“张謇学”目前可以出一本站得住脚的、有学术价值、引领的著作,出一本书。我的观点是看准了的就要做,不要怕困难,下决心做,还是可以做得成功的,就能上一个台阶。
搞张謇研究,不仅仅是张謇研究中心,今天开会的三家单位都有责任,不管哪一家出成果,最终都是为了提高整个南通张謇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可以出《张謇学》《大生集团史论》,要成立专班,花4—5年时间,50万元钱出两本书,可以把南通的张謇研究推上新高度。
2.“张謇学”最初是章开沅教授先提出来的,他也非常希望张謇学能够固定下来,对张謇学研究本身应该如何开展,他没有下一定的结论。但是具体张謇学内在的构成,作为一个学科整个的科学构建他还要观察思考。他的意思:让我们干起来,要实践起来,要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