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本地动态
外地信息
  站内搜索  
 
  本地动态
张绪武先生母里行
时间: 2019-09-30     次数: 5034     作者: 吴熙祥

 

张绪武先生母里行

 

——石台考察侧记

 

吴熙祥

 

201941日上午1120分,一架北京飞往安庆的波音738飞机,降落在天柱山机场。两位耄耋老人,缓缓走下舷梯,步出机场,坐上早已等候的轿车。他们是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嫡孙、石台清官陈劭吾先生的外孙——全国工商联原常务副主席张绪武先生及夫人孟广珍女士。

 

中午1230分,张绪武夫妇乘坐的轿车驶进了石台县矶滩乡沟汀村,在这里等候的县政协主席戈卫民赶紧迎上前去握手。张老得知脚下的土地是他母亲的家乡石台县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早已溢于言表。

 

春天的矶滩,远山、竹林、溪水、春花,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远眺,遍山茶园一片新绿,整齐的村落在山脚一字排开,新颖的度假屋掩映山林;近观,水清清,街整洁,庭院净,人精神。

车停大龙湾,澄碧如练的秋浦河从身旁静静地流淌。唐代大诗人李白五游秋浦,写下了著名的《秋浦歌》(十七首)。志书记载:“秋浦,唐李白爱其胜,欲家焉。留滞于此者三年,歌咏甚多。”

站在秋浦河畔,矶滩乡吴利民乡长滔滔不绝地介绍秋浦河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张老饶有兴致地听,还不时地问问这,指指那,并主动提出与大家合影留念。

在迎宾亭小憩时,张老高兴地对大家说:“过去,在我的印象中,石台是穷山恶水,今天到这儿一看,根本不是穷山恶水,而是绿水青山,像幅山水画一样,太美了。”他停顿了片刻,若有所思地说,“这一路,这也是山那也是山,不是那种高山峻岭,而是一座连一座,一路到这,有贵州那种山的感觉。不过,贵州山很高,很险,这里山低矮,豁然开朗,视野开阔多了。嗯,贵州找不到这样一块地方!”

接着,他满怀深情地对戈卫民和吴利民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就是金山银山!看,多么好的蓝天白云,多么好的绿水青山,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石台中学是石台县最高学府,学校校名是张老在20016月专门题写的。

得知张老要到学校视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小艺,县教育局局长李志军、石台中学校长徐礼义等已在校门口迎接。

“张老,欢迎您到您祖父创办的学校视察!”张老一下车,胡小艺与张老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并将陪同人员一一作了介绍。

石台中学教学楼前是张老的八舅、著名实业家陈范有先生的半身铜像。两位老人手捧鲜艳的黄菊花,神情肃穆地步入铜像前献花,三鞠躬,寄托遐思。

参观校容校貌后,两位老人来到校史馆。校史馆位于教学楼一楼,展出陈劭吾、陈一甫和陈范有的生平材料,还有张謇与崇实中学的相关资料。张老认真听取校方的介绍,不时回忆起往事,愉快地交流。

校方拟请张老到三楼会议室座谈。我担心张老的岁数大,上楼梯不便,遂向其秘书裴永利报告,没想到张老说:“可以,没问题。”

进入会议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着的一幅张老在200010月写的“缘”字,字体苍劲浑厚,遒劲有力。张老看到自己近20年前的作品,怔愣了一下,摇头谦虚说:“不记得了!”

这幅“缘”字连同前面提到的学校题名,均是县政协原副主席苏天阳写信请张老题写的。2000年的一天,时任石台县委书记钱征叫苏天阳找些名人为新开发的黄岩景区题词。之前,因争取崇实中学在南京、天津等地校产,苏天阳与张老有过联系。那时,张老是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于是,苏天阳给张老冒昧地写了一封信,请张老题写个“缘”字,并邀请他来石台。张老接到来信,即欣然命笔,于2000108日回了信。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苏天阳带人在广阳二都找到张老外祖父母陈劭吾夫妇的墓地,并立了新碑,他于2001525日写信将消息告诉张老,再次邀请张老回石台,并请张老给石台中学题写校名。于是,便有了张老给学校的题名。

在张老落座时,苏天阳来到他身边,忙作自我介绍:“张老,我是经常给您写信的苏天阳,我等这一天等了20多年了,终于盼来您回到石台家乡。”

“谢谢!”张老似乎想起来了,笑道,“今天,能够看到石台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也是缘。”

原来,尽管苏天阳和张老两人书信交往20多年,却是第一次见面。苏天阳还带来一张2001913日他陪张柔武和陈克治在石台中学的合影照。他递给我说:“这是张老的姐姐张柔武,那年她和陈克治到石台来,我接待过她。”张柔武曾是南通市政协副主席。

我看了一眼照片,便双手递给张老。张老摇摇头,没有接,“看不见”,他怕大家误解,轻叹了一口气说。孟广珍夫人赶紧解释道:“他看不见。在家里看东西,都是用儿子从美国带回来的一种放大机器来看,放大80倍。”原来,张老的眼睛因得了老年性黄斑病变,视力大减。

“对的。我二姐。陈克治是我的表哥,那次他是特意从宝岛台湾回家省亲的。”张老会心地笑了起来,“我这个姐姐,现在100岁,在南通。说起来怪啊!我们兄弟姐妹六个,我有四个姐姐,一个是抗日战争牺牲了,一个姐姐意外去世了。就剩了四个,我大姐前年去世,101;我二姐,现在100,在南通,整岁,身体还好。我91岁了。还有哥哥在香港,去世了。我们一家三个人年纪比较大啊!”

说话时,李志军将其珍藏的一本新版《石台县志》,递到我面前。我翻到了陈劭吾这一页,对张老说:“这是您外祖父。这是您三外祖父。这个是……您母亲。这个是您八舅。”

“可能还有十舅。”张老说了一句。

“陈汝闳?就是跟周恩来同班同学那个?

“是的,是的!”

“对的,在里面。”

“陈家在石台历史上很厚重!”我说。张老点点头,表示赞同。

见张老高兴,我指着这本《石台县志》问了一句,“这个,您有吗?”

“没有,没有。”

“李志军局长特意赠送给您的。”张老忙说“谢谢”,让我交给他的秘书裴永利。

 苏天阳对张老说:“石台‘永济桥’三个字是您祖父写的。”张老“呵”了一声。其实,苏天阳只说对了一部分,实际上,国中巨工永济桥的施工队伍是张老祖父派来的南通建筑公司承建的,张老的祖父张謇、父亲张孝若和母亲陈石云均捐了款。

“张老,您好!感谢张家、陈家对石台的教育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的贡献,”戈卫民有感而发,“张老您来,这是传承,不仅传承历史,也是传承一种文化,我们都非常感动。”

张老听着,谦逊地摆摆手。

 

张老下榻在向日葵度假酒店322房间。这是一家按照四星级标准打造的酒店,位于石台县横渡镇香口村。客房均是带有超大阳台的景观房。从阳台望出去,四周群山环绕,秋浦河两岸是一片辽阔的景观生态园,成片的油菜花竞相绽放,人游其间,恍若置身画中。

石台县委书记李军因在上海培训未能参加接待。晚上,县长章文静、县政协原副主席程天柱等县领导特意赶到酒店,拜望张老。199956月间,得知张老在合肥开会,时任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长程天柱偕县工商联主席方义生专程赶到省城稻香楼宾馆。那天早上,省人大主任孟富林陪张老用完早餐,张老就抽出时间,接待了程天柱一行。程天柱诚邀张老到石台家乡看看,张老答应了。可临行前的头天晚上,张老接到北京电话,说是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要他回去讲课,结果还是未能如愿。

在请张老品尝石台富硒米、土菜时,张老感慨地说:“一直记挂在我心头的,就是怎么样把我们的农业发展为现代农业。我希望家乡能够跟国外建立起更广泛的联系,更多地了解农业融合科学技术上的问题。农业上头的一些文章,例如花卉,我就不知道这儿怎么样,因为要有一些条件的。”

章文静说:“有一些,但不成规模。”

“我祖父在世的时候,引进荷兰工程师特来克帮助搞水利,搞城市规划和建设。29岁,为了帮助我祖父搞水闸,因为条件恶劣,干完活洗澡,就得了霍乱去世了。我祖父立即通过在上海的荷兰领事馆,跟他母亲联系,表达哀悼。同时,征求她的意见,她的孩子如何安置?还是带回国?那时她的母亲就说,他既然为中国的事业、为南通的事业工作,就让他留在那儿吧!这种国际主义精神是非常了不起的。”

说到这里,张老停顿了一下,说:“我今天要讲的是,他们的后裔现在跟我们还经常联系。我们起了一部分作用,现在大丰搞了个荷兰花海,就是因为我们去了以后和他们商量,他们那个地方温度、湿度、含水量以及土壤的成分和大丰相近,就把它引进来了。现在搞得红红火火。我们不靠引进外资,可能是上不去。你们有机会的话,可以到大丰去看看。”

“好的。谢谢!”章文静说。

“要融合现在的互联网。建议我们这儿的领导想想办法,把我们的这个信息跟国外的信息相沟通,根据我们的特点,来尽量地推进吧。”张老勉励道。

章文静汇报:“近年来,石台县委、县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高端发展、错位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全域旅游,打造‘硒+X’产业发展新模式,找到了适合石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张老听了,对石台县生态保护,走旅游兴县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加赞赏。

 

42日上午8点半,戈卫民陪张老一行离开宾馆,向白石岭出发。

白石岭,大演乡新联村的一个自然村落,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脚下,境内皖南民居依山而建,古树参天,溪水潺潺,奇潭遍布。斑驳的马头墙,幽静的古宅院,处处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

此时,正值油菜花盛开之际。326日至29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和新闻联播以《正是花开好时节,皖南山乡春意浓》《层层梯田戴花环,皖南古村又逢春》《又是一年春光好,缤纷花海醉游人》为题,连续报道了大演白石岭油菜花春日“画卷”新闻。

下车时,天空下起了濛濛细雨。通村的道路,正在重新翻修,难以行走。我们只能陪张老站在远处,感受微风中飘来的阵阵油菜花的香味,眺望白石岭村,想像着她的古朴和美丽。

下一站古樟树林,位于大演乡政府所在地。历史上这里叫兴孝乡,名出《礼记·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之句。意思是说:所谓使天下太平的根本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老百姓就会大兴“孝”道,尊敬老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吴应箕,从南京回到家乡,看到家乡在演出郑之珍编创的目连戏,十分热闹,便欣然题写“大演”两字,贴于台首。大演乡便由此而来。

 

在两棵千年古樟树下,戈卫民介绍了大演乡名的由来和目连戏与京剧的关系。张老受母亲的影响,对京剧情有独钟,曾在南通中学高中一年级学习时,全校联欢会上,与同学季学义、张小平、周大同演出了《五花洞》,成为一桩趣事。

张老听着,忍不住发问:“京剧与目连戏有什么关系?”

“京剧的前身是徽剧,徽剧的前身是目连戏。”我不假思索地补充道。其实,更准确地说,徽剧的前身是徽池雅调,而徽池雅调中的“双头蛮”源自目连戏。

大演乡剡溪是戏剧鼻祖——郑本目连戏的编创地。在剡溪严家村,张老浏览标语墙、村容村貌,陪着一行人远眺牯牛降,久久没有说话。他在想些什么呢?是想起孩提时母亲教他演唱京剧的情景,还是这一路走来的话题——古村落、古树、古戏曲?也许,他心里一直在赞叹:母亲家乡的味道真好呀!

 

张老石台之行的最后一站,是七都崇实中学。

1918年,受张謇“父教育母实业”的影响,陈劭吾在家乡石台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崇实学校。1919年,张謇亲自为该校题写校训“敦品励学”。

七都崇实中学原址在广阳镇,1959年国家兴建陈村水库,撤销石埭县,学校搬迁至太平县沟村。1962年迁址七都镇,校名一度易为“太平初级中学”“石台县七都中学”,19931028日,石台县政府批准将中学恢复为“安徽省石台县崇实中学”(初中)。

下午1时许,戈卫民陪同张老一行,来到了七都镇崇实中学。因为事先有联系,张老的表弟、黄山区副检察长程琳已在校门口等候。

参观了范有图书馆,接着来到二楼教室座谈。七都镇党委书记王萍介绍了镇情。戈卫民、县政协办公室主任汪文良、县工商联主席王少华、县教育局副局长何合桃补充介绍了相关情况。

 当问到学校有多少学生,在座的老师回答有100多人时,张老环顾四周,笑道:“对我来说,真是新鲜事。我总是有这么个概念:小学几百,初中几百,而这个学校才一百多人。当然,因为在都市里的时间比较长,像北京市小学就几百几千人,是这个概念。另一方面,我在想,七都镇劳动力可能更多的是到外地打工去了,所以就存在这么个情况。”

大家说:“是!”。

“当然也是好事,学生也少,老师也精,那教学质量必然也就提高了,也是好事。”张老接着说。

“主席,跟您报告,原来这里有一块匾,就是您祖父题的‘敦品励学’那块匾。原件我看到过的。后来,这个学校多次改建,那块匾一直找不到,很可惜!”此刻,我想起20031月任副县长后到崇实学校来考察,学校曾将张老的祖父为学校题写的“敦品励学”校训匾拿给我看的事。

张老“嗯”了一声。会场顿时静了下来。

“那这个地方,您还是第一次来喽?”程琳轻声问道。

“上次来,没到这里。”张老说,声音不大。

后来,才知道张老曾经二次到过太平。第一次,是在1985年前后,任江苏省副省长的时候去过。船在太平湖上行驶,张老问:“石台在哪里啊?”程琳说:“就在脚下。”第二次是在199956月份,全国工商联在合肥开了一次会,又到过太平。

张老仔细地询问了相关资料的来源及学校发展历史,对今后学校管理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希望学校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培养更多人才,回报社会,造福人民。

下午3时许,张老即将离开崇实中学。他与戈卫民一行握手言别。此后,张老顺道看了铜陵大通镇和悦洲,看到他母亲当年就读的教会学校,心情很激动。张老在母亲的家乡也是他的家乡逗留的时间虽短,但南通张家和石台陈家对石台家乡的情感永在。用张老的话说:“因为我就是安徽的后裔,我就是池州的后裔,我就是石台的后裔。母亲的故里石台,与南通海门一样,对我恩重如山!”

是的,我想,家乡人一直都在期待着张老和家人能常回家乡看看。

(作者单位:池州市政府派出国有集团公司)

原载《张謇研究》2019年第三期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