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学术研讨
学术论文
学术专著
普及读物
  站内搜索  
 
  学术论文
张謇“棉铁主义”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启示
时间: 2020-09-14     次数: 3114     作者: 马 敏

  ●《张謇研究年刊(2019)》·2018年度论坛

 

张謇“棉铁主义”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启示

 

 

 

尊敬的潘岳书记、绪武主席、杨平社长,还有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嘉宾:

今天我很高兴有机会参加“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论坛。根据论坛的主题,我要讲的题目是张謇棉铁主义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启示。中国近代人物中我自己学习体会,真正提出了比较完备的近代工业化方案的,其实就是张謇和孙中山二人。张謇的近代工业化方案体现在他的棉铁主义主张,而孙中山工业化的方案就是他的《建国方略》当中提出的《实业计划》。一般来讲大家认为张謇的棉铁主义,他是比较解决中国当时眼下的很多问题孙中山的实业化主张比较宏大,他是从交通道路为主,解决中国长远的经济发展的问题,他当时提出来要修10万英里的铁路,100万英里的公路,三大港口,还有很多的建设。所以一般评价孙中山提出来的方案比较宏大、全面,张謇提出来的以棉铁主义为主的方案比较实在,能够容易操作。当然我自己认为,其实这两个方案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如果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我们寻求一个比较理想的中国近代化的工业方案那就非常重要,当然这是我们后人看的。那张謇棉铁主义的主张,其实比较早的,据我的研究是在1910年南洋劝业会的时候,他当时作为劝业会的研究会的会长考察这些产品,包括国外进口的东西,我们出口的东西,他经过考察之后,觉得关键在棉与铁,所以那个时候他已经说了至柔惟棉, 至刚惟铁,神明用之,外交内治裕如,岂惟实业。当然真正棉铁主义比较成熟是1913年,他当时做了民国政府农商总长之后提出了完整的思想。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认识他棉铁主义的思想。

一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个问题关键就是我们怎么样认识张謇工业化方案的特点这个工业化本身是全球性的现象,关键是解决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怎么样过渡到工业社会,尤其是以机器为主的大生产怎么样替代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当然随之它也有更为广泛的一系列的社会变迁,包括机械化、自动化、工厂化、城市化等等,包括教育的普及等等,这些都是工业化它的普遍性或者叫共性,哪一个国家、哪一个社会走到这一步,这些都会发生但是在某一个具体的国家,结合自己的国情、历史,工业化的道路到底该怎么走?这个我觉得就是工业化要解决的个性的问题,或者叫做特殊性的问题,而这恰好是张謇那个时代甚至到我们今天所需要解决的。张謇根据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探索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提出了棉铁主义。他的棉铁主义实际上有两个关键点,一个关键点就是实业救国。张謇提出的很多主张,包括当时代人提出很多主张,都是要救国中国当时到了面临灭亡这么一个困境中,而当时中国的所谓工业化,它不是自发产生的,中国也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工厂手工业阶段,可以说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之后,由外而内突发式被迫性地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所以这个形势下面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通过发展工业、壮大经济来救国救亡振兴中华,所以这个就成了中国工业化最迫切的目标。当时中国工业化的很多主张都带有民族经济主义的色彩,这个是不足为奇的。个关键点,他的思想中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我认为如果跟孙中山的那个方案比,它(棉铁主义)很实在,而且易于操作,在于他主张因地制宜,从地方起步,他带有明显的一种地方主义的色彩,注重从南通地区性的工业化做起,按部就班、由点到面、由近及远,而且是通过垦牧乡、通海地区、江苏省,这样一步一步稳妥推行地区的工业化的道路,所以因地制宜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正是由于他这个因地制宜的办法,而且以南通这个地方的特点办工业,这样经过20多年的努力,就培育了一个以棉纺业为龙头,有40多家企业,横跨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庞大的企业集团,当然到后来面临衰落,1925年衰落,但是在前面他是发展得很好的,这样就闯出了一条小而丰、小而全,因地制宜的南通工业化的路子。所以说张謇的探索实际上给我们勾勒出了中国近代工业化南通模式的雏形,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是张謇的工业化探索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工业化有当务之急与重点发展。我们前面都谈到张謇的思想是很系统的,他往往考虑问题叫万端齐发,他是在考虑一个很系统的事情,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又应该有发展的重点,而张謇找的重点是棉与铁,当然更注重棉纺。其实张謇为什么重视两大部门,关键是根据当时中国的进出口,尤其是外国产品的倾销状况得出的结论,他是看了海关册发现当时进口的大宗商品就是棉花、钢铁这些东西,所以他认为中国如果要解决白银外流、解决自己的财政困难,发展自己的经济,那就要从最大宗的进口就是棉花、钢铁这些方面着手来生产,发展自己的经济,这个实际上用今天的话讲就是用进口替代的战略,进口最多的我就好好生产来替代它,所以说穿了他也是为了解决当时的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当务之急。

是关于中国工业化的二元结构及其应对之道。这个问题怎么讲?就是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我们一定不能忘了这点,我们是农业大国,要实现农业大国的工业化绝非是短期可以达成的,必然要经历一个农业与工业、手工业与机器工业、大工业长期并存的二元结构的局面。张謇在南通推行工业化,恰好是看清了中国社会长期的农业与工业、手工业与机器工业并存的二元结构,他试图通过工业带动农业和手工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路子来破解二元结构的难题这种意义上的南通工业化模式实际上就是要替农耕社会的中国找到一条适合的工业化道路,的核心内涵就是依据本地的物产和市场开发工业,以工代农,以农援工,以点带面,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刚才有一位专家也提到了这样的问题,具体的办法主要是通过南通的棉纺业,通过纱、织布、植棉这三个环节,将近代大工业传统的小农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密切结合起来,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具体的做法是大生纱厂以机器纺纱的方式供给农村家庭织布业,供给他便宜的机纱,就是农户能够买到便宜的机纱来织布,出现了织布业的发展,然后土布市场的扩大,土布市场的扩大又反过来刺激了大生纱厂的发展,大生纱厂源头是棉,是南通地区的优质棉,他就把这几个环节打通、连接,就是温铁军教授谈到的产业链建立起来了,这样子实际上构成以棉纺业为龙头,垦、植棉、纺纱、织布、销售环环相扣,大工业与小农经济相结合,农工商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地方经济之路。我觉得这个就是所谓南通模式的内涵。

是以民为本的工业化。我们怎么来理解张謇的工业化方案呢?我觉得要从民本主义的意义上来理解。南通工业化的模式实际上是以民为本的,我们称之为“东方人力化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是日本学者提出的,他们在研究涩泽荣一的那套主张、理论(时提出的)。涩泽荣一是被称为日本的张謇,张謇又通常被称为中国的涩泽荣一因为涩泽荣一开创了日本近代的实业、工业化、现代化,是明治维新以后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去归纳涩泽荣一的思想之后,把他叫做东方人力化资本主义。一般的工业化往往是随着人的异化,机器支配了人,人成了生产流水线上的附属物,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是一种冷冰冰的以工薪来计算的金钱雇佣关系但是张謇在南通推行的工业化,他是出于民本的考虑,带有一种温情脉脉的儒家伦理色彩。我觉得他是以民为本的这样一种工业化的追求而这种民本主义可以概括为四点:救民、富民、育民、护民。尤其是前两点,我觉得他的工业化主张关键是奔着这个来的,要救民,把劳苦的百姓从艰苦的生活当中救出来,同时想办法让他们富起来,所以在工业化过程中,张謇认为能够最大限度的富民的产业就是最值得发展和推广的产业。比如说他找到了棉纺业,他认为这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能够给许多穷人带来大量的工作机会,所以说他一定要发展棉纺业。而且张謇的民本思想又是与农本思想相互交织的,他的“民”很大程度上指的是穷苦的农民,他新办的纺织业,关键是为农民大众谋到一个饭碗,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所以如果这样来看,就能够理解他讲的民生之业农为本“工次之”。有人不理解他既然搞工业化怎么又是“农为本”?就是他的着眼点实际上就是为农民谋一个饭碗,解决中国农村的发展的问题。他的工业化方案实质上是主张走以民为本,以民生为本的工业化道路,这是我的第点认识。

是工业化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刚才温教授讲到张謇的社会资本主义,或者是社会企业,他这个企业有社会责任。张謇的工业化的的确确不仅仅盯着经济,不仅仅盯着工厂,而是盯着社会,他的工业化是要带动整个南通地区的社会的全面发展,从实业、教育、水利、交通、慈善、公益各个方面全面改良南通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以至于整个社会面貌,然后成为一个新世界的雏形他还主张要把这个雏形推广到江苏推广到全国,“以雪中国不能自治之耻”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工业化如何带动社会的全面发展来理解张謇对整个南通的规划还有他的工业化方案他是整体的社会发展的方案,这是为什么他那么重视教育、重视慈善事业、重视文化事业的原因,他是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他是要带动社会的发展,这和一般规划是不一样的。

最后我们看张謇的方案,要从工业化与全面的开放主义来看,其实张謇棉铁主义的方案具有强烈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但是他的思想体系是不排外的,反而具有非常明显的面向世界的开放主义的思想主张,这点非常难能可贵。他主张以多种形式来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实业,他提出了一些非常具体的主张,包括多种引进外资的形式,包括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借款、代办等等,当然他也提出在利用外资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主权的问题,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其次,他的开放主张是与他的经济大同主张一致的,张謇主张利用外资发展中国实业源于他指望通过国际合作或者与世界共经济来开发中国的富源这样的良好的愿望。他提出同则成、独则亡通则胜、塞则败,我认为是看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整体。他认为就实业论,有不得不趋向大同之势,所以我们要积极谋求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互助,利用外资达到与世界共经济的目的。张謇100多年前就提出了经济开放的主张,到今天仍然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我个人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上六个方面来观察张謇工业化的主张和特点。

最后,我想讲几点启示。张謇棉铁主义为核心的工业化方案对我们今天来讲有深刻的启示。

第一点,中国工业化道路在共性中具有个性、在普遍性中有特殊性。我们对西方先进文明和工业化的经验要有所选择的因袭,有所斟酌的规抚,从而实现兼具中西之长的创获。这是孙中山谈西方文明,我们怎样吸取西方文明的一段话,但是我把它用来谈张謇的工业化方案,我觉得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更多从中国历史实际和现实国情出发,探寻真正适合中国本身的工业化之路,这条道路并非是要照搬和重复西方的工业化,也不是要真正的完全另起炉灶搞一套,而是要以世界的眼光,就是张謇讲的,对中国的问题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土洋结合能服中国水土的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道路。

第二点,在工业化的任何阶段我们都必须抓住重点集中资源从而带动全面发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轻重缓急地搞工业建设,这也是张謇给我们的一个经验。张謇为什么要以棉铁为重点呢?为什么孙中山要以交通为突破口呢?他们都是去抓重点,都是为了尽快推动中国实现初步的工业化。今天我们关键在高水平的新型的工业化过程中,我们今天看我们的重点是什么?重点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传统工业是否实现了升级换代,我们是否在基于互联网信息化、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新型科技领域占领先机,是否能够将诸如计算机芯片等“国之重器”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这个就是今天的重点和今天的当务之急。所以在中国工业化迈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我们必须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为重点,坚定不移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走科技创新带动工业发展之路。我们不仅仅成为工业的大国,而且要成为科技的强国。

第三点,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促进更加全面更加均衡的社会发展。在当时无论是张謇还是孙中山,他们在解决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上以及解决中国富起来过后怎么办的问题上都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思考与方案,十分值得我们加以认真的总结。今天我们在民生建设上要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生产与分配并重、国强与民富同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以社会和谐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作为我们奋斗的根本目标。这也是习总书记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一直强调的要以民为本以民生为本。

第四,坚持全方位开放,顺应时代潮流,促进国际合作与自由贸易的发展,走全球化大市场之路。当时张謇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他说当时我国处于列强竞争之时代,无论何种政策皆须有观察世界之眼光,旗鼓相当之手段,得于竞争之惠。而且他提出在世界经济中“同则成、独则亡,通则盛、塞则败”,这个好像(与)今天提出来的不能搞单边主义,不能搞贸易的保护主义,一定走多边主义贸易的开放主义,(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借鉴张謇的工业化方案,或者他在这方面的思想,一定要在博采众长、相互为用、相互有利的基础上,与世界共经济,这是张謇的主张。以张謇世界共经济的思想为借鉴,即便是在当今美国特朗普政府挑起了大规模贸易战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也必须以极大的定力和冷静,决不走关起门来搞建设的回头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自由贸易与多边主义立场,始终坚持继续走对外开放之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想就从这几个方面简单谈谈我的认识。谢谢。 

2018-11-10

作者简介:马敏,男,1955年6月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研究方向

辛亥革命史、社会经济史、中国商会史、教会大学史等。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